第06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1月0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答好新时代考卷 打造乡村人才振兴新引擎

  周妮笛 刘辉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乡村振兴提高到民族振兴必然要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任务的高度,将其纳入党的千秋伟业进行谋划部署,而完成这一部署的关键在于人才。

  据统计,“十三五”末较“十三五”初,我省农村从业人数减少速度远大于农村人口数减少速度;在基层农技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32.4%,35岁以下的仅占6.4%,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有12.1%,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占48.4%。基于我省农村人才队伍现状,如何培育、打造一支可靠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是我们必须作答的新时代考卷。

  ——抓住根本,回答好“为谁培养人”问题。

  为党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的事业全局的高度,对社会主义中国“为谁培养人”的精辟阐释。培育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须始终坚持为党育人这一政治导向。

  为国育才。中国是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湖南是农业大省,但还不是农业强省。湖南在粮食生产、种业创新、农业机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应瞄准前沿领域培养人才、围绕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锻造人才;立足岳麓山实验室建设,打造种业创新人才高地;布局智能农机,推动农机人才赶超发展,助力我省向农业强省、我国向农业强国迈进。

  ——聚焦能力,回答好“培养什么人”问题。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应当拥有知农爱农的价值观。乐于将田间地头、农家村屯作为人生舞台,善于分析农村社会发展现状,运用历史与辩证的眼光认识“三农”,在全局上知农;能抓住农业生产的核心环节和关键短板,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做到技术上懂农;不断增强对土地的眷念感、对农民的亲近感、对农业的责任感,会干农民活、能讲农民话,将农民所思、所想、所盼化作自身自觉行动,在情感上爱农。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应当具备强农兴农的能力。围绕粮食、畜禽、蔬菜、水果等湖南特色优势产业,积极破解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努力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加强农业技术集成、机械化水平提升、绿色生态技术采用,推动增产与增效、农技与农机、生产与生态等协同,切实担负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使命;巩固拓展好武陵山、罗霄山和湘赣边区等区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继续做好产业帮扶,培育一批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的“带头人”。

  ——突出主体,回答好“谁来培养人”问题。

  应建立高等农业院校、职业学校、企业培训中心和政府职能部门协同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培育主体的作用。

  高等农业院校应加强耕读教育,大力开展新农科人才培养改革,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加快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职业学校应专注农业应用技术培训,加强对退役军人、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留守妇女的技能培训;各级党校应加强对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基层团组织书记等乡村干部队伍的培训,将党校、干部学院的教育资源延伸覆盖至村和社区;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等应加强对高素质农民、能工巧匠等本土人才的培养;农业企业可依托原料基地、产业园区等建设实训基地,依托信息、科技、品牌、资金等优势,强化对农民的应用新技术培训,打造乡村人才孵化基地。

  ——注重方法,回答好“怎样培养人”问题。

  建议实施铸魂、强基、赋能、拓路四大工程,推进我省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培养。

  通过“筑魂工程”,培养人才队伍“信念坚定、爱国敬业、艰苦创业、吃苦耐劳、回报桑梓”的新时代农民精神,实现“为家园兴、为乡民富、为国家盛”的培养价值目标;通过“强基工程”,推动人才队伍学历、技能双提升,促进新技术、新技能快速普及;通过“赋能工程”,施行产教、科教、理实三融合培育;通过“拓路工程”,围绕湖南十大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实现教育链、科技链、产业链“三链”链链相接培养。

  (作者分别系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作者均为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