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华
“坐上高铁去湘西”,一首“新晋神曲”,将更多人的思绪拉扯到了那片美丽神奇的山水间。张吉怀高铁的正式通车带来了一次全民同喜。曾经处在险远之地的瑰丽美景,因为这条“最美铁路”,“几何级”拉近了她们与远方游客的空间距离。
遥想当年沈从文先生的那次返乡之旅,因为大湘西“鸟不飞度、兽不敢临”的窘境,仅仅从长沙到凤凰,一路舟车劳顿,竟花费了漫长的12天时间。倘若先生今天还健在,必有一番“漫卷诗书喜若狂,直奔高铁好还乡”的冲动。
张吉怀高铁无疑将给大湘西带来巨大的变化。可以预见的是,一大波向往湘西美景的远方的客人将纷至沓来,踏访寻踪散布在湘西各处的美丽神奇。由此,人们不禁要问:大湘西准备好了吗?对远方的客人,除了山水风光,我们能奉献些什么,还该做好哪些准备?
代表着现代工业文明的高速铁路呼啸而来,对神秘的大湘西既是巨大利好,也是巨大挑战。承受住这样的冲击、应对全新的挑战,让长期处在深度“农耕文化”中的湘西真正实现与现代文明的热忱拥抱、和谐共处,大湘西需要来一次全方位的提升和“多维度”的转型。
首先说旅游,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些水,村寨还是那些村寨,但是“语境”转换,舞台“升级”,“包装”推介这些山水村寨的旅游宣传和服务必然也必须提升档次。游客们来自“地球村”,世界级的自然文化遗产必须有配套的世界级的旅游服务。哪怕是很小的细节,比如景点的外文标识牌,我们需要多问一下,行文规范吗?外国游客看得懂吗?
与此同时,“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保护大湘西不可替代的自然文化资源成为长期葆有“魅力湘西”的关键。如何把握好保护与开发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体现在工作的全过程?这不能不说是一门大学问。
由此而言,张吉怀高铁的正式通车,在把山水村寨拉到远方客人们面前的同时,也倒逼“张吉怀”实现城市环境、道路交通、市民素质、文化建设、后勤保障来一次大幅提升,以相配于世界级美丽的大湘西。优化公共服务、畅通诉求渠道、补齐各类“短板”、淳化乡土人情必然纳入大湘西的后续考量。
世界的而非失去自我的,市场的而非功利的,高效的而非轻视细节的——我们期待高铁通车后的大湘西,展示出新的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