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近日印发《湖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抓住了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牛鼻子”,有利于将职业教育制度优势转化为职业教育发展优势,加快湖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实施。
——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评价改革,释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新活力。
一是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改革成效评价制度。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有效性评价,发挥教育部门和产业部门各自优势,开展项目合作、技术开发与转移转化、文化共融等,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建立健全专业体系与产业体系匹配度评价,依托技术链、岗位链、师资链、专业链和人才链的有效对接融合,建设高水平专业群。
二是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改革成效评价制度。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有效性评价,通过企业以主体身份参与职业教育、从事社会生产,实现职业教育校企“双元”育人;有序实施校企合作建设专业(群)、课程、教材、资源等质量评价,实现专业(群)内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不断优化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率、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匹配度评价制度,改革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式,突出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专业对口率、职业发展情况、毕业生满意度等指标的评价。
三是建立完善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学位授予标准和评价机制。对接新基建、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在启动职业技术大学建设的基础上,健全职业学位制度,完善中国特色“双轨双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普职并行、不同层次中职高职和职教本科纵向贯通、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的发展格局,既体现职业教育类型属性,又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的需要,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深化职业教育人才质量评价改革,释放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新活力。
一方面,把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成效的评价制度建立起来。不断完善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效评价制度,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落实“岗课赛证融通育人”要求,及时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岗位技术技能要求和职业技能竞赛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引领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突出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深化模块化、项目式教法改革,加快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另一方面,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评价制度落实下去。坚持“双师型”教师资格评价标准,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落实“双师型”教师下企业实践成效评价制度,与企业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有序推进教师在职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建立起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多元参与的“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
——深化职业院校适应性评价改革,释放育训结合和科技创新活力。
一是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育训结合、职业培训成效评价制度。加大对职业院校承担职业培训、服务区域和行业的评价权重,将承担职业培训情况作为核定职业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总量的重要依据,推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职业院校培训能力,承担更多培训任务,对接先进技术开发培训项目,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
二是广泛推行职业院校科研水平质量评价制度。完善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量和科研水平质量评价制度,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等不良倾向,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改进教师科研评价,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职业学校应积极与优质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
三是创新实施职业院校服务区域与行业贡献度评价制度。重点评价教育教学标志性成果以及应用性研究成果转化推广、社会培训等技术服务贡献,推进技能社会和人才强国建设。应根据我省产业布局,突出服务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推动职业教育扶贫与服务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突出服务湖南乡村振兴的贡献;组建职业教育协同湘企湘品“走出去”合作联盟,助推企业“抱团出海”,突出促进湖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贡献。
(作者系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