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50年前醴陵瓷曾走进联合国
“联合国用瓷”再现醴陵釉下五彩辉煌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瀚潞

  点点红梅吐艳,青青翠竹玉立,朵朵红菊傲霜,亭亭美人蕉绰约……温润如玉的瓷器上,釉下五彩花纹清新淡雅。

  10月25日,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之际,长沙红色文物收藏家罗玉其,小心翼翼地为记者展示50年前由醴陵生产的“联合国用瓷”。器物底部,富有年代气息的款识上,一只蓝色的蝴蝶翩翩飞舞,“中国醴陵”“MADE IN CHINA”等字迹似乎无声讲述着这套瓷器的故事。

  大放异彩,50年前醴陵瓷曾走进联合国

  50年前的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现场沸腾了!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人们鼓掌、欢呼,甚至跳起了舞,庆祝这个令人激动的时刻!

  不久之后,远在湖南的醴陵群力瓷厂,“担负了生产联合国用瓷的任务”。传承千年的窑火,声声轰鸣的机器,工人们一次又一次淬炼泥与水,为醴陵瓷器登上国际舞台干得热火朝天。

  “1971年,醴陵群力瓷厂生产的‘联合国用瓷’共两种器型,分别为友谊型、玉兰型;画面则为五种,即红梅竹、红菊、蓝芙蓉、蓝芍药、美人蕉。”罗玉其通过翻阅《醴陵陶瓷志》《群力瓷厂志》《中国陶瓷史》等文献资料有此发现。

  据《群力瓷厂志》载,“当年,职工们精心制作的梅竹画面友谊器型的釉下彩茶具进入联合国大厦。”细细端详梅竹画面的釉下彩茶具,每套中含15只器物。青竹玉立,红梅吐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与胜利英姿。器型富有西方流线型美感,挺秀端丽,象征着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瓷器还特别考虑了联合国和各成员国的生活习惯,特别设计了茶具和咖啡具款。”罗玉其为记者展示了两种用具缸盖上的不同设计。

  “这些瓷器曾分三批送往联合国,受到时任秘书长吴丹的高度赞扬。”《醴陵陶瓷志》上如此记载。

  长沙窑研究学者、瓷器收藏家罗平章告诉记者,“‘联合国用瓷’采用釉下五彩分水技法,花纹由人工绘制。制作这样的国家用瓷,从原料获取、图案器型设计,到制作生产,每一个流程、步骤几乎是顶尖的力量参与,几乎代表了当时中国陶瓷的最高品质。”

  醴陵釉下彩瓷“以更新的姿态再一次在美国联合国总部展现在世界各国的代表面前,使中华陶瓷在国际舞台重放异彩。”《群力瓷厂志》如此表述。

  生机勃发,醴陵千年瓷业薪火相传

  醴陵釉下五彩瓷进入国际舞台,展现异彩,这并不是第一次。早在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醴陵釉下五彩瓷荣获金牌奖,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名扬中外。

  然而,在战火纷乱中,醴陵瓷业几近停滞,传承于唐代长沙铜官窑的釉下彩技艺也几近失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醴陵瓷业恢复生机,中国现代釉下五彩瓷技艺复活,釉下彩瓷枯木逢春。据《群力瓷厂志》记载,1958年,醴陵群力瓷厂的前身“醴陵艺术瓷厂”成立,成为湖南唯一生产釉下彩瓷的专业工厂。

  从《群力瓷厂大事记》中,可以感受当时醴陵陶瓷的蓬勃发展,“1958年末,群力瓷厂完成釉下彩瓷17.53万件”“1959年,群力瓷厂承担了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工人体育馆和人民大会堂湖南厅休息室订购的国家用瓷的生产任务”“1965年,釉下彩瓷开始大批量出口,全年完成产量48.36万件”……

  如今亮相的五种画面、两种器型的“联合国用瓷”,令人直观地欣赏到醴陵釉下五彩的辉煌,仿佛引人回到那个激情的年代,感受当时工人们生产联合国用瓷、展现醴陵瓷文化时的欢欣鼓舞。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的这50年里,国家和平发展,醴陵瓷业的生态也愈发多元。今年9月完成改造升级的醴陵陶瓷博物馆,继续积淀着千年的陶瓷文化。醴陵五彩陶瓷特色小镇的“陶瓷+文化”等模式,为千年瓷都持续赋能。热闹的湖南(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每届吸引全球企业的目光。

  “我想把这套象征着友谊的瓷器捐赠给国家,让大家看到醴陵千年瓷文化的魅力,更感受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就的智慧和力量。”罗玉其举起这承载了50年岁月的“联合国用瓷”,自豪而骄傲地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