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深度·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0月0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乐见社会实践成中小学生度假“新常态”

  刘天放

  今年国庆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的首个长假,根据“双减”政策,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这个长假中小学生是如何度过的?连日来,媒体记者调查发现,省会长沙的中小学生一改以往在家赶作业、辗转培训班的忙碌模式,来到植物园、科普基地甚至乡村的田间地头,在实践中接触自然、了解社会、认知家乡,度过了一个快乐轻松的“黄金周”。 

  这是“双减”背景下的一种新探索,社会实践活动在长假遍地“开花”,让孩子们在课堂之外的另一种场景中获得快乐和新知。有专家表示,类似的活动模式将会成为今后孩子们度假的“新常态”。

  中小学生课堂作业负担重,孩子们精神压力大,这是社会普遍诟病的“旧常态”。而社会实践活动恰恰是缓解学业压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与载体。事实证明,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小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不仅能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还能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等。

  人的成长是各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社会是另一个重要的学校和课堂,生活是另一种重要的课程和教材,实践是另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途径。社会生活和实践就是无字之书,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育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还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生在掌握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由此达到磨练意志,丰富情感,树立理想信念,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

  “双减”政策背景下,在假期中以社会实践活动替代各种课程培训,是一种积极而有益的尝试。当然,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不应该是新的政策背景下的“应急反应”,而应该成为中小学生一以贯之的自觉行动,并且在有关配套的制度性安排下,成为稳定的“新常态”,让更多中小学生受益,让我们的教育生态更健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