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明 陈若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守正创新,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使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新时代,如何利用好网络技术,促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宣传教育与网络技术深度融合?笔者认为,要强化四种能力。
强化正确的价值导向能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必须守住网络舆论阵地的政治方向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特别是年青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有些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有些错误思潮往往以网络为温床生成发酵,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社会稳定、人心安定和政权安全。因此,打赢网络宣传教育的攻坚战、阵地战,必须推动宣传教育与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深度融合,使其释放“最大正能量”。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准则,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决不允许有“特殊成员”和“舆论飞地”;始终坚持反映党的主张和人民心声、反映社会主流价值,把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有机统一起来,有效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凝聚起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应对重大事件的强大力量。
强化与时俱进的能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必须发挥内容与时俱进与手段创新相结合的强大优势
网络媒体催生了“‘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引发了教育观念、内容、手段、模式、空间等全方位变革”“网络内容的海量化、散乱化、复杂化,让人容易迷失,给受众的辨识带来很大的挑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必须充分运用网络媒体技术发展,始终坚持做到内容与手段不断更新融合发展。要推动宣传教育与网络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宣传的新途径、新方法,抢占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制高点。加快构建网络时代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新机制,增强网络化条件下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拿出更多有思想、有内涵、有温度的产品,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抓牢用户,推出更多有价值含量的爆款产品,彰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尤其要宣传重大突发事件中用行动表现出来的高尚的道德、无私奉献精神、团结互助精神,引导人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含糊、不添乱、不传谣,做党和政府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坚定支持者。
强化形式创新能力,新时代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必须做到教育形式与网络技术手段深度融合
坚持传统优势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推动教育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喜闻乐见的视频方式、精品慕课、抖音和快讯等形式,生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汇聚强大的正能量,更好地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实现“既爱听且受益”。形式上,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喜闻乐见的多样化新形式,结合当下百姓的接受方式和接收形式,打造更多的精品。在融通渠道上,整合相关机构职能,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治理强大合力。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形式创新,要充分运用5G、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让网络技术有效对接宣传教育。
强化策略创新能力,新时代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必须坚持教育策略与网络技术的协同创新
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推动宣传教育与网络技术深度融合,必须坚持个性化、精品化、专题化等宣传策略,提高新时代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其说服力和亲和力。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通过网络技术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瞬时的交流互动、学习路径的智能推荐等方式,激活受众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理论联系实际,用事实、数据说话,用生动语言表达,尽量通俗化、形象化和具体化,提高亲和力;要运用网络技术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尊重受众的个性和特点,考虑到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和思维方式,提供个性化网络服务;运用网络技术推出优秀专题化微课宣传片,以专题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深入浅出,与时俱进。
(作者系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湖南工业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系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课题《成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与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编号XSP21YBC07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