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朱永华
通讯员 段宜嘉
40年前,对于普通人来说,“经济地理”绝对是一个陌生的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兴起,作为研究经济现象的地理学——“经济地理”日渐成为“显学”。1981年7月,《经济地理》期刊在长沙应运而生。40年过去,她如今已成为国内少有的、同时被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共同认定为核心期刊的学术刊物。
家国情怀 科学精神
随改革开放而生的《经济地理》,以其特有的方式呈现着一群关注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的科学家们“经世济用”的家国情怀,他们用严谨的科学论文记录着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程。
采于四野,献于高堂。几十年间,《经济地理》在改革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陆大道院士的“点轴系统理论”“国土空间T字型架构”等空间开发战略思想及其相关论文高屋建瓴、吐纳珠玑;樊杰关于主体功能区规划、方创琳关于城镇化与城市群、刘彦随关于农村空心化治理、刘卫东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等文献,在学术界引发巨大反响,提出的许多建议对策,成为宏观战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面对重大科学和社会问题,最难得的是秉持科学精神。2020年,《经济地理》刊载了《以SCI为主导的“论文挂帅”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一文,对唯SCI论文挂帅导向进行切中肯綮的批评,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湖南智库 世界精品
生长于湖南,关注和支持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经济地理》义不容辞的责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城市群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张萍教授就在该刊发表了《“长、株、潭”经济区的总体战略构想》,它成为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思想之肇始。
从首倡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着眼湖南省经济产业布局问题,再到新世纪以来全面关注湖南的产业、生态、“三农”、旅游等,许多研究成果、建议与对策,被湖南各级政府部门所采纳。
《经济地理》在国际化道路上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目前,期刊电子版发行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中国知网开展双语出版。2012-2020年,《经济地理》连续9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
厚积薄发,创新不止
思想学术,重在创新,更重在积累。
博采百家,吸取精粹。正是一以贯之的学术坚守,成就了《经济地理》的品牌和影响力。因为每年的投稿量非常大,稿件录用率一直呈下降趋势,2020年接收有效投稿5200余篇,由于“优中选优”,采稿率仅为6%。
四十年间,《经济地理》从审稿形式到发行办法,一切都在不断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把创新视为期刊前行的不竭动力。
近年来,《经济地理》在地理学界首次组建了“青年编委会”,着力于发现、培育青年学者;面向学科热点和国家战略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一系列学术会议、论坛,打造学术交流平台;设立“经济地理杂志”微信公众号,设置“学习频道”,邀请国内优秀中青年专家就相关学术热点、论文写作、科学研究方法等录制讲座视频……《经济地理》以创新不止的姿态始终与时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