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辉 顾荣 任杏梓
画家贺安成,近60年来创作了数百幅毛主席画像,如今年过八旬仍笔耕不辍。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这位老画家决定再加工和创作一批毛主席的画像,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日前,笔者前往探访,听贺老讲述他一辈子的毛主席情缘。
从《山雨欲来》起步
桌上,一支毛笔、调好的颜料、一张毛主席画像……贺老长沙的居所,他站在画桌前,手拿毛笔,屏气凝神,认真地给这幅即将完成的画作上色。贺老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给伟人画像,马虎不得。他的身前身后,挂着十余幅各个时期的毛主席画像,这间不算大的房子,俨然成了一个肖像“画廊”。记者注意到,最新创作的这一幅画像,造型生动准确,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主席的神韵。
贺老从小喜欢美术,但却没上过一天美术院校,也没有什么师承。读初中时,得李立和陈白一两位书画家的指教:要多画速写,如果不能动笔,也要多观察,并凭记忆去画所看到的东西。
从那时起,速写本和铅笔成他的随身必备。得益于深厚的素描基本功和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贺安成进步飞速。上世纪60年代,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建馆,贺安成被邀请到韶山为陈列馆进行艺术创作。他画第一幅毛主席画像,是1968年。少年毛泽东帮助毛四阿婆收稻谷的油画《山雨欲来》,后来还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过,是他比较满意的作品。
跟《湖南日报》缘分不浅
“我跟《湖南日报》缘分不浅。”贺老介绍,在湖南新闻界,“湖南日报”这四个字是独一无二的,毛主席三次为其题写报名,遗憾的是没有记录毛泽东书写情景的照片传世。2006年,贺老接到了创作油画展现这一情境的任务。
“毛主席题字时的神态、心情是怎么样的?”他把自己关在麓山脚下一个宾馆里,闭门谢客,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潜心创作,近两个月的时间,吃睡都在宾馆里。几经思考,贺老采用了近景构图,强调整体、概括,为服从主题、有意削弱许多细节的描绘,追求一种单纯美,画面的大小刚好与人们的视觉关系形成完美的欣赏气场。再加上画面道具的反复推敲、取舍、处理,作品的整体气氛祥和温馨,从容大度。最终八易草图,六变色调,高1.5米、宽2米的作品得以问世。这一作品受到了很多行家的称赞,它不仅弥补了没有照片纪实的遗憾,也是贺老对毛主席的进一步研究,“让我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达语言,在写实的基础上,强调一种理性思考,一种浪漫主义的精神。”
希望“艺术能有所突破”
退休后的贺老,一些重大题材创作都会有他的身影。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庆祝党的90华诞,贺安成与省委原书记熊清泉来了一场书画合璧,两人选择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45位湖南籍革命先驱和杰出领导人,用诗书画的形式展示他们的风采,表达心中的无限敬仰。诗、书、画合璧的展出形式颇受观众青睐,有观众评价:“画作生动传神,诗书妙笔点睛,真是相得益彰啊!”
一场成功的展出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当时的贺老已经72岁了,体力远不如从前,他坦言,刚接到这个任务时,有点犹豫,“年岁不饶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要创作45幅作品,对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贺老又把自己关在了房间里,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揣摩人物性格神情,除了吃饭、休息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作画,时常是一画十几个小时。虽然辛苦,但贺老觉得值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杰出代表人物的光辉事迹,是我们党的精神家园,每一代共产党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守住这个精神家园。”
时至今日,82岁的贺老依然笔耕不辍。“我要再画一批毛主席的画像,作为个人对建党一百周年的献礼。另一方面,还是希望在艺术上能有所突破,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画到老。”贺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