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5月3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史崇德的实践要求

  吴传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史崇德”,就是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只有真正做到学史崇德,才能赓续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才能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

  重在修心正心

  “如果心不正,认知就不准确,就会出现偏差,进而导致错误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果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这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指的是“三观”。“三观不正”,就像看事物的角度选错了一样,既看不到全貌,更看不到本质,甚至会得出完全错误的认知。一般而言,团体由个体组成,个体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会影响甚至决定团队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由于个体的认识往往局限于个体自身的视野与格局,常常会“扣错第一粒扣子”导致团队出现偏差、贻害长远。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着眼长远、立足实际、顺应时势自觉自为的一次自我革命,是在全党范围内来一次思想上的大改造和作风上的大整顿,目的是让“新人有新进步,老人不掉队”。当共产党在延安整风的同时,国民党根本没有做过任何形式的自我思考与反省,这是国民党的悲哀,也是国共两党对决时,国民党为什么失败,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重在知行合一

  “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既解决认识提高问题,又解决行动自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实践是认知的过程,更是战胜超越自我的过程。认知不容易,战胜超越自我更不容易。王阳明在历经人生种种磨难之后,才磨砺出“心学”,炼就了“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率领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巨寇,平定了宁王之乱,扫清了困扰明朝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特别强调党性需要到实践中去磨砺,实践才能磨砺出党性的坚强,才能检验党性的成色。没有实践磨砺的党性是靠不住的党性。也就是说,知行是统一的,没有行,便不是真知。崇德既表现为“知”,更表现为“行”。“知而不行,不是真知”“知而不行,不是崇德”。 

  重在勇于担当

  “德不能空谈”。大德、公德、私德是在担当中彰显出来的;大德、公德、私德是在担当中铸就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就是在担当中成就伟业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担当在身。“征途漫漫初心不改,惟有奋斗成就伟业”,奋斗就是担当。一部中国共产党史就是担当史,无数革命先烈用担当践行了自己入党的誓言。革命烈士陈乔年英勇就义时表现出共产党人对未来的自信和豪迈:“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革命烈士陈辉在渣滓洞留下他的诗句:“战士的坟墓比奴隶的天堂更明亮。”著名诗人田间在陈辉诗集《十月的歌》的《引言》中写道:“陈辉是十月革命的孩子”“他的手上,拿的是枪、手榴弹和诗歌”。抗击2003年的非典,钟南山院士战斗在抗疫一线。抗击2020年新冠肺炎,钟南山院士又战斗在抗疫一线,从而赢得“国之重器,囯士无双”的美誉。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需要披荆斩棘,担当勇为。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