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观点·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5月2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潇湘梨园如此多娇
——第24届曹禺剧本奖、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双奖入湘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瀚潞

  通讯员 陈薇

  5月21日晚,第24届曹禺剧本奖、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晚会在江苏南京举行,湖南“战将”勇夺3奖项。

  著名编剧吴傲君创作的花鼓戏《蔡坤山耕田》获曹禺剧本奖,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一级演员张璇在现代京剧《向警予》中饰演向警予获梅花奖,省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一级编剧毛剑峰创作的话剧《沧浪之水》获曹禺剧本奖提名。双奖辉映,捷报频传,戏剧湘军担当有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潇湘梨园硕果飘香。

  戏剧大省红色热土

  戏剧资源取之不尽

  锦绣湖南山川秀丽,戏剧文化传统悠久。湘剧、花鼓戏、昆曲、祁剧、汉剧、巴陵戏传播广泛,苗剧、阳戏、辰河戏、花灯戏、荆河戏、傩戏等独具地方特色。19种地方戏剧如同19朵艳丽之花,绽放在中国艺林。这些湖湘的传统剧种,生长于湖南地域乡土文化的根系上,在新时代的土壤发芽、开花,为群众生活增添了许多亮色。

  悠悠历史中,知名剧作家笔耕不辍,诸多经典剧目诞生,名伶辈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欧阳予倩、田汉引领中国戏剧发展,李果、范正民、陈建秋、甘征文、吴傲君、陈亚先、颜梅魁、盛和煜、曹宪成等优秀剧作家创作一大批独具湘味的剧作。徐绍清、彭俐侬、左大玢、王永光等湘剧名角绽放异彩,谢金玉、谭贵昌等湘昆名角传承魅力,李荣祯、李泥巴、筱玉梅等祁剧名角引领风骚。

  湖南是一片红色热土,有取之不尽的题材宝库,为戏剧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在革命战争年代,湖南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人物。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件,某一个人物在某一段时间发生的事,都可以成为戏剧创作的素材。此次助力张璇摘得梅花奖的京剧《向警予》即取材自红色革命故事,展现了向警予的巾帼英雄气概。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创作表演的传统优势、丰富的题材资源为推出精品力作打下坚实基础。

  1980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后改为曹禺剧本奖)开始评选。1983年,中国戏剧梅花奖开始评选。在戏剧界的两项全国性重要大奖的历届激烈角逐中,湖南戏剧展现实力,屡创佳绩。40余年来,湖南剧作家的《八品官》《牛多喜坐轿》《梅子黄时》《喜脉案》等16部作品接连问鼎曹禺剧本奖,左大玢、郭为民、王永光、刘赵黔、贺小汉等16人先后摘得梅花奖。

  吃苦霸蛮又耐得烦

  戏剧湘军担当有为

  戏剧是需要不断打磨、研究和细节探索的艺术。想要把握戏剧的精髓,推出精品,需要日复一日的执着演练,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和探索。戏剧湘军们,从“工匠精神”出发,凭借精益求精的禀性、淡泊名利的心性、锲而不舍的韧性、锐意进取的个性,不断赋予湖南戏剧新的生命力。

  “从初稿至今已是十年磨一戏了,如果真要对获奖发表感言,我只想说一句,讨米讨得久,终要碰回酒。”5月21日晚,年近80岁的吴傲君将云台重登的心情娓娓道来。此次获奖,是他继《喜脉案》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剧本奖”之后,再次获得全国剧本最高奖。这位湖南省戏剧界的“老黄牛”,一生从事戏剧创作,几十年如一日,以工匠精神潜心创作,精雕细刻剧本,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戏剧作品。如今,吴傲君依然笔耕不辍,用锲而不舍的韧性,继续打磨更多的优秀剧本。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青年戏剧工作者,亦锐意进取。初折梅枝的张璇从11岁起就开始学习京剧,工青衣、花衫。20年来,系统学习了《白蛇传》《贵妃醉酒》《游龙戏凤》《四郎探母》《拾玉镯·法门寺》等20余部传统剧目。“戏剧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要守得了清贫,要甘于牺牲奉献,才能真正有所收获。”5月21日晚,向梅花奖冲刺了6年的张璇感慨万千。作为“戏疯子”,张璇总是在练功、背台词、琢磨戏,精益求精,攀登高峰,最终在北京、天津、上海的强劲京剧院团、选手中突出重围,问鼎梅花奖。

  第23届曹禺剧本奖获奖作品花鼓戏《桃花烟雨》的创作者、湖南剧作家曹宪成,从20岁开始写剧本,淡泊名利,守住初心,71岁时圆梦“曹禺剧本奖”。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祁剧演员肖笑波,多年苦练,唱念做打无一不精,踏踏实实,稳稳坚守祁剧。27岁时,她摘得梅花奖,成为我省最年轻的梅花奖得主,也让祁剧这朵“梅花”开得更绚丽。

  细数历届曹禺剧本奖、梅花奖的湖南成绩单背后,无疑都是吃苦、霸蛮、耐烦的动人故事,是为戏痴、为戏迷、为戏狂的湖南戏剧工作者群像,是守正出新、担当作为的文艺湘军力量,更是精益求精、淡泊名利、锲而不舍、锐意进取的工匠精神。

  政策项目及时给力

  戏剧精品开花结果

  戏剧精品力作的开花结果、戏剧名家的诞生,需要肥沃的土壤,需要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种子,更需要带来希望和营养的养料。

  为了扶持戏剧种子破土而出、绽放光彩、结出果实,近年来,我省推出一大批政策、项目、活动。

  2016年,我省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意见》,29条措施涉及戏曲保护与传承、剧目生产、戏曲演出、加强戏曲人才队伍建设等9大方面,为湖南戏剧、戏曲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

  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李鸿飚介绍,近年来,我省戏剧家和戏剧工作者励精图治、潜心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创新剧目,如民族歌剧《英·雄》、花鼓戏《桃花烟雨》、湘昆《乌石记》等。湖南戏剧整体发展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中国梦·戏剧梦”湖南戏剧传承和扶持工程逐步推进,一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戏剧作品精彩亮相。

  湖南省湘剧院、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不同的文艺院团和相关保护单位分布在全省各地,有力开展了戏剧的创作、演出和保护传承工作。湖南戏曲小梅花选拔展演、“戏韵·湖南”名家讲座进校园活动有序开展,“梅花新星”们正茁壮成长,越来越多的学生们感受到湖南戏剧的魅力,进一步了解戏剧、学习戏剧。戏剧湘军队伍,正逐渐壮大,未来可期。

  潇湘大地上,“戏窝子”与日俱增、人气颇高,长沙湘江剧场、长沙实验剧场、岳阳市巴陵戏传承展演中心等剧场里,湘剧、花鼓戏、巴陵戏等戏剧轮番上演,“服务群众,扎根基层”主题戏剧活动、“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等活动更是把戏剧从剧场带到人民群众身边。

  未来,我省还将继续出台湖南省艺术创作三年规划,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创排新剧、好剧,开展“中国梦·戏剧梦”湖南戏剧传承和扶持工程等。精心组织优秀剧目展演,持续举办湖南戏曲春晚、“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惠民演出、“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戏曲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推出湖南的优秀戏剧作品和戏剧人才。

  在代代传承与接续中,湖南戏剧不断发展。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夏义生表示,在第24届曹禺剧本奖、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中,湖南获得了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双丰收,成绩振奋人心。下一步,戏剧湘军要坚定文化自信,笃定恒心创作,把深耕湖湘文化沃土与反映时代进步主流统一起来,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努力推出更多有筋骨、有情怀、有温度、有湘味的精品力作,推动湖湘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