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建波 喻 亮
2021年2月25日,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布成功消除绝对贫困。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特意发来贺信,称赞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为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希望和激励。
作为中国精准扶贫伟大方略的首倡之地,湖南湘西武陵山区的十八洞村,8年前曾是个典型的贫困村,一座座大山阻隔着一代代山民走出贫苦的脚步。
2013年11月3日,在梨子寨那棵300多岁梨树的见证下,习近平总书记坐在村民施成富家前坪,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从那年开始,在湖湘大地上打响了精准扶贫的战役。
贫困残疾人是脱贫攻坚战中难度最大、贫困度最深、返贫率最高的。湖南省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肖红林坚信:“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肖红林以身作则,他带队下基层,已成为常态。湖南省各级残联领导,常年奔波在第一线,他们遍访残疾人家庭、单位和助残机构,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情况,设法解决他们的各种需求,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帮扶贫困残疾人活出精彩人生。
“十三五”以来,在这场艰苦卓绝的伟大战役中,湖南省残联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以“纳入考核、聚力攻坚”的独特创举,高质量书写了一份残疾人脱贫的“湖南答卷”。
不负人民 使命在肩——在扶贫考核中彰显湖南担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初心如磐,使命如山。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中国残联的坚定指导下,湖南残联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按照统一部署和高位推动,使得一场千百年从未有过的残疾人脱贫攻坚战,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拉开序幕。
2016年,随着脱贫攻坚大局的部署,湖南残疾人脱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动员全员投入,干部领导做表率,基层员工尽落实,紧跟脱贫攻坚任务,制定动态化考核指标,使得脱贫攻坚前行有了“精神源泉”与“助推器”。
“扶贫纳入考核是全国首创,唯湖南一家。”从2018年起,湖南残疾人脱贫成效正式纳入了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市州、县区党委政府的脱贫攻坚考核指标,确保了残疾人脱贫工作有部署、有督察、能落实,确保残疾人扶贫与全省大扶贫同频共振。
上下同欲者胜。扶贫纳入考核的创举实施后,在潇湘大地上,践行着高位推动,层层传导,压实各级攻坚责任,各级理事长冲在前、干在先,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扶贫方式。
扶贫考核的关键性在于集中力量,实施“连千村帮万户”残疾人扶贫工程。到2020年,全省残联系统干部对1000个村的1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开展一对一精准、全方位扶贫,全程进行考核。在理事长责任制下,全省各级残联共计联系945个村,干部结对帮扶4.1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为残疾人提供各项服务8.07万余人次。
肖红林介绍,“连千村帮万户”扶贫工程已成为残联组织、残疾人工作者与残疾人的“连心桥”,是贫困残疾人改善生产生活状况的“助推器”。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因为湖南人骨子里的担当和争当考核先锋的勇气,使得湖南省残联记住使命、不负人民,帮助广大贫困残疾人摘掉“贫困帽”,推动了全省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
敢为人先 千年一越——在精准施策中创新湖南做法
“湖南残联扶贫的创新,就是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用好‘绣花针’,练好‘绣花功’,把各项工作往实里做、往细里做。”肖红林在接受采访时说。
精准扶贫,关键点在于数据精准。
脱贫攻坚期间,为了摸清底数重补短板,省残联建设了残疾人基础数据共享公用平台,率先运用大数据精准扶贫,实现“一站式、可视化残疾人扶贫”。
依托该平台的基础数据,省残联系统聚焦精准数据,结合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动员全省残联系统工作人员对建档立卡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进行了全面收集。经过一轮轮数据分析,对标对表,省残联成立了解决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专班,由肖红林全面负责,围绕托养、康复、就业、教育、福利、无障碍改造等方面精准施策,对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进行实地走访监测,做到精准脱贫。
精准脱贫,基础在于贫困户的精准识别。
省残联聚焦残疾人服务需求,增强服务实效;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通过采集、整合、比对12个精准扶贫项目政策落实情况数据信息,发现一批问题线索、纠正一批不当行为、督促整改一批突出问题、健全完善一批制度规定,以精准监督促精准脱贫,确保贫困户识别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
精准施策,是否可持续在于就业产业扶贫。
就业产业扶贫路上,省残联秉持着“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穷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产业扶贫思路,突出精准,联动部门,靶向发力,既“输血”也“造血”,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同步进行的还有全面推进村级残协组织规范化建设,率先在全省推行“支部协会”,提升基层服务残疾人脱贫攻坚的能力,实现贫困残疾人家庭就业保障全覆盖。
为继续做好“扶残助农”公益行动,让更多残疾人创业者有能力开展线上经营活动,2020年8月,芒果扶贫云超市扶残助农馆在省特教中专建立直播带货实训室,帮助更多残疾人学习和掌握直播带货技能,助力残疾人兴业增收。
残疾人脱贫,千年一越;不断突破求创新,谱写扶贫新篇章。2016年到2020年,湖南残联形成了以就业帮扶为抓手,以康复服务为依托,以兜底保障为基础,切实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办证、维权、劳动就业、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为一体的脱贫攻坚方案。
万里征程 春华秋实——在决战决胜中交出湖南答卷
肖红林多次强调:“残联就是残疾人群体的娘家人,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残疾人,带着温度和感情做好残疾人工作。”
6年前,湖南残联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铮铮誓言。2020年底,湖南实现了誓言,取得了全省残疾人脱贫的全面胜利。
在决战决胜中,湖南省共帮助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155.2万人次,为4.7万人次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为72.8万人次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服务。
到2020年底,全省建成省级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104家、市级示范基地279家、县级示范基地516家,残疾人整体就业率达到43.1%。托养照护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10.8万人次。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消除,也涌现出许多脱贫攻坚的先进人物和集体。邵阳高位截瘫、身残志坚的“最美扶贫人”杨淑亭,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在今年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隆重表彰。
一组组喜人的数字,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统筹全局、部署扶贫战略的成果,是湖南残联人和残疾人朋友1500个日夜,做足“绣花功” 、下好“一盘棋”,奋力描绘的潇湘画卷。
踏石有印,抓铁有痕。在脱贫攻坚一线持续战斗人员的名字,值得叫响。像隆回的丁守校、邵阳的杨淑亭、湘西保靖的吴云志、衡阳的肖跃莲、益阳的涂四喜、长沙的张建明,以及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用久久为功、玉汝于成的拼搏奋战,让人们记住了他们的大爱与壮歌。
“掘井九仞未及泉,犹为弃井;胜利在望未全功,仍需努力。”肖红林说,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新起点,是残疾人走向富裕的又一个铮铮誓言,为续写“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勾勒出了奋进的坐标。
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邵阳样本”:
在守正与创新中打通脱贫路
资水温柔环绕、雪峰山刚毅耸立的邵阳大地,残疾贫困人口67949人,占全省残疾贫困人口的13.78%,是全省贫困残疾人口最多的市州。
邵阳举全市之力顽强奋斗,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邵阳市以“点”“面”结合,在“遍地撒网”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实现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残疾人就业“全覆盖”,成为贫困残疾人“全清零”成果的重要推手。
在守正中突破:
措施聚力,保障残疾人就业脱贫
就业稳,收入就能增,脱贫就更有底气。
残疾人就业的困难,被邵阳市残联副理事长谢涵总结为“三高三低”。
所谓“三高”,即就业门槛越来越高、残疾人就业预期越来越高、稳岗就业方面的失业率高;“三低”即技能低、待遇低和整体就业率偏低。邵阳市的“全覆盖”得以达成,除了提供一般性的就业机会如公益性岗位之外,重点采用了集中安置的方式。
邵阳市将“集中安置就业”“稳岗就业”等传统就业方式与创新就业服务相结合,也成为“邵阳模式”的特色之一。
从就业、创业等方面,邵阳市对残疾人予以政策上的关爱和扶持;组织全市用工企业开展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为残疾人开发就业岗位;对于就业困难的零就业家庭,设置残疾人公益性岗位。措施聚力,推动残疾人就业。
在创新中引领:
扶持产业,增强“造血”功能
在创新破解就业难题时,邵阳市重点扶持产业,增强“造血”功能,产业扶贫 “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穷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产业扶贫思路,突出精准,联动部门,靶向发力。
如今的邵阳,产业扶贫已拔节生长,增强了贫困地区造血能力,为贫困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自主创业提供平台。
邵阳市先后出台“决战残疾人脱贫攻坚、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政策措施十六条”等文件34个,有效推动贫困残疾人就业创业。同时,全面推进村级残协组织规范化建设,率先在全省推行“支部协会”,提升基层服务残疾人脱贫攻坚的能力,实现贫困残疾人家庭就业保障全覆盖。
在扶持产业发展时,邵阳市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721万元,扶持贫困残疾人创业增收,建立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39个,将10300人纳入“农村残疾人阳光增收计划”,将1445人纳入“残疾人创业扶持项目计划”,扶贫车间带动1365名贫困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政策扶贫“衡阳模式”:
坚持高站位推动 脱贫攻坚是第一追求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为了这一承诺和初心,衡阳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衡阳残联始终把残疾人脱贫攻坚作为全市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强力推进。
高度重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次召开工作部署会议,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对残疾人脱贫攻坚都是逢会必讲,亲自审定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有关文件,先后促成市残工委下发《关于集合全系统资源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十个全覆盖”行动方案》和《残疾人脱贫质量“回头看”问题清零方案》。
高压推动。市残联领导班子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注重顶层设计,全力推进“一项工作、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工作机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原则,以“十个全覆盖”专项行动为抓手,以问题清零为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向最难处攻坚、在最困点发力,以高压态势决战决胜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
坚持高站位推动,用决战脱贫攻坚的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衡阳市高压推动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在全省残联系统扶贫工作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也正是全市人民始终保持攻坚态势,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众志成城、苦干实干”的精神,推动脱贫攻坚走深走实,确保如期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残疾人扶贫“湘西经验”:
以全覆盖服务 织牢兜底网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在残疾人脱贫攻坚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残疾人联合会(下文简称“湘西残联”)织牢兜底网络,惠及残疾贫困群体,实现“三个全覆盖”,以兜底保障呈现出残疾人扶贫“湘西经验”。
开展专项行动,实现残疾人摸底核查全覆盖。湘西残联全面推进残疾人办证和保障政策落实以户清零、以村清零、以事清零“三大清零”行动,对疑似残疾人对象进行全面摸底核查,摸清未办证农村残疾人基本底数。针对农村疑似残疾人因政策程序不知晓、入城不方便、担心费用过高等不愿主动鉴定办证的情况,全州八县市积极组织上门评残办证,迅速全面铺开鉴定和办证工作。近两年来,全州为3.2万人办理残疾人证、清理证实不符4325人。
确保政策支撑,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覆盖。在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基础上,湘西州进一步提标扩面,救助经费从省定1500元/月提高到1800元/月,救助对象从省定0-6岁扩大到0-7岁(其中自闭症0-10岁),加大困难救助和对康复机构的扶持,将所有残疾儿童纳入救助范围。截至目前,2000余名残疾儿童享受了免费的康复救助服务,先后有300多名残疾儿童通过康复训练转入普幼、64人升入普校随班就读、38人进入特校接受继续教育。
实施政府兜底,实现残疾人扶贫政策落实全覆盖。湘西残联全面落实残疾人保障政策,“两项补贴”在全省率先提标达到“双百元”发放标准(省定标准65元/月),统一代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实施“单人保”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加大教育资助、特困救助、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异地扶贫搬迁等政策兜底举措,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截至目前,全州4.18万名残疾人纳入低保兜底保障、8.1万残疾人享受“两项补贴”、4500余名残疾人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享受到残联系统教育资助,4.6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
决胜脱贫攻坚,随着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生动画卷在湘西大地徐徐展开,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正在这里变得越来越真实、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