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市州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5月06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靖州“黄金叶” 带富一方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肖军

  通讯员 刘杰华 周康

  谷雨过后,春雨初歇。走进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甘棠镇、新厂镇、藕团乡,随处可见大片烟田。烟农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忙着给烟苗除草、施肥、培土,株株烟苗已长出碧绿的叶子,生机盎然。

  “保姆式”服务,产量质量稳步提升

  “这几天是雨后壮苗关键期,每天得待在田里,指导烟农作业。”4月22日,靖州民丰烟叶合作社工作人员李国亮,挥动锄头,在甘棠镇龙凤村的烟田里忙碌。

  李国亮来自洪江市,是合作社将他作为“科技人才”引进的,已在靖州干了13个年头。他所在合作社与甘棠镇的烟农结成利益共同体,而他是合作社专职技术员,被烟农称为“烟保姆”。

  像李国亮这样的“烟保姆”,在靖州还有一批。从育苗、起垄、覆膜、移栽,到施肥、打药、除草,再到采摘、烘烤、分级,烟叶生产每个环节,“烟保姆”全天候到烟田服务,解决烟农增收后顾之忧。

  靖州“烟叶合作社”成立后,为每个种烟村提供技术指导,并统一了全县烟叶品种和种植标准,每年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培育职业烟农,烟叶产量、质量稳步提升。去年,在连续遭受旱灾、早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县烟农户均收入11.59万元,比上年增长10.4%。

  “金叶子”带动,贫困农户稳定脱贫

  在甘棠镇龙凤村,一辆轿车停在烟田边机耕道上,村民张定良下车走进烟田,和村民一起劳作。

  张定良是龙凤村“种粮能手”。去年,政府及烟草部门追加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县财政给予烟农一定种烟补贴和烟税返回,烟草部门则对烟叶收购单价进行调增,还将全县烟用农资免费配送上门。

  好政策吸引张定良,他把流转的50亩土地全部种上烤烟。“轻轻松松,年收入10万元。”张定良说,片片烟叶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叶”。

  正在烟田里劳作的脱贫村民姚秉礼,在张定良的烟田里帮工,一个种烟季,到手工资有1.6万多元。一人务工,全家脱贫。

  “种一片烟,富一方人。”靖州烟叶生产办工作人员介绍,烤烟种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别看小小一片烟叶,从栽种到收购,工序繁琐,需要大量劳力,而这些劳力大都是来自村子周边不能外出打工的留守妇女和老人。

  随着全县深入推进烟叶产业扶贫,靖州新厂、藕团、甘棠3个乡镇成为烟叶主产区,一批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实现稳定脱贫。

  多模式轮作,主业辅业双双增收

  龙凤村曾是靖州60个贫困村之一,以前村道是泥巴路。

  随着该村烟叶种植规模扩大,县烟草公司加大了对村里烟基工程的投入。如今,村里宽阔平整的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村民脱贫增收。

  “这样的变化不仅发生在龙凤村,靖州3个主要烟叶种植乡镇都享受到这样的‘福利’。”靖州扶贫办副主任周于说,烟草系统直接投入,改变了烟叶生产条件,带动了当地农田水网、交通设施的变化。

  新厂镇炮团村,平整笔直的机耕路通向育苗工场。工场门前小河经水利部门整治,河床两侧砌上了水泥砖。河流上,交通部门出资,修建了一座水泥桥,把机耕路和育苗工场连接在一起。

  靖州烟草公司负责人介绍,为保证烟叶生产,靖州规划建设了“基本烟田、烟水工程、机耕路、育苗工场、烘烤工场”等基础工程和相关配套工程。

  随着农田水网改善,靖州烟农一改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实行“烟-稻”“烟-稻-油菜”等多种轮作模式,实现主业、辅业双增收。

  “烟叶7月就能收完,收完还能种一季晚稻。”烟农张定良说,烟田种稻,有水就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