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42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绥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05版:脱贫攻坚 国企担当
   第06版:脱贫攻坚 国企担当
   第07版:脱贫攻坚 国企担当
   第08版:脱贫攻坚 国企担当
   第09版:要闻
   第10版:专题
   第12版:奏凯脱贫攻坚 再唱乡村振兴
   第13版:昂首新征程 再创新辉煌
   第14版:脱贫攻坚 国企担当
   第15版:脱贫攻坚 国企担当
   第16版:观点
   第17版:市州新闻
   第18版:市州观察
   第19版:时事聚焦
   第20版:时事
   第21版:公告
   第22版:公告
   第23版:公告
   第24版:公告
   第25版:湘江周刊
   第26版:湘江周刊·湘韵
   第27版:湘江周刊·艺风
   第28版:湘江周刊·悦读
   第29版:刊18——19 刊22——23中缝
   第T1版:十八洞村新闻漫画特刊
   第T5版:十八洞村新闻漫画特刊
   第Z01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第Z02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花垣
   第Z03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沅陵
   第Z04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城步
   第Z05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双牌
   第Z06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石门
   第Z07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双峰
   第Z08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凤凰
   第Z09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洪江区
   第Z10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慈利
   第Z11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平江
   第Z12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会同
   第Z13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安化
   第Z14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祁东
   第Z15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宁远
   第Z16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新晃
   第Z17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古丈
   第Z18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武冈
   第Z19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涟源
   第Z20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江永
   第Z21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茶陵
   第Z22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芷江
   第Z23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桂东
   第Z24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洪江市
   第Z25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武陵源
   第Z26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新化
   第Z27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炎陵
   第Z28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隆回
   第Z29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吉首
   第Z30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洞口
   第Z31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新邵
   第Z32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汝城
   第Z33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宜章
   第Z34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中方
   第Z35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鹤城
   第Z36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溆浦
   第Z37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通道
   第Z38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靖州
   第Z39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麻阳
   第Z40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辰溪
   第Z41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邵阳县
   第Z42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绥宁
   第Z43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新宁
   第Z44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泸溪
   第Z45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永顺
   第Z46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龙山
   第Z47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江华
   第Z48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安仁
   第Z49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桑植
   第Z50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永定
   第Z51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保靖
   第Z52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新田
2021年04月30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奇绿洲”展新颜
——绥宁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上堡古国的风景如诗如画。

  图① 油茶种植户在采摘油茶果。

  图② 东山侗族乡的红提丰收。

  图③ 扶贫带头人与脱贫户话家常。

  本版照片均为 通讯员 摄

  导 读

  绥宁举全县之力,下足绣花功夫,在大力发展南竹、油茶、红提等产业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同时保护当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实现15873户贫困户56736人全部脱贫,8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郑丹枚

  通讯员 李斌

  作为传统林业大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绥宁县境内山高谷幽,溪河密布,旅游资源丰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没有污染的神奇绿洲”。

  但在过去,这里“美丽”与“贫困”共生。全县共有贫困村8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873户56736人,2013年全县贫困发生率达17.45%。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绥宁县委、县政府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举全县之力,下足“绣花”功夫,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018年,绥宁县实现整县脱贫摘帽。2019年,8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产业兴旺奔富路

  走进绥宁县东山侗族乡,红提大棚遍布田间。翠绿的红提枝芽肆意生长,尽显生机与活力。

  “这可是我的致富果。”红提基地,东山侗族乡双门村村民杨光典忙着施肥。“靠种植东山红提,我去年赚了近20万元。这两年盖了新房买了车,幸福日子节节高。”杨光典笑着说。

  “东山红提亩均产量可达2000公斤,减去成本,亩均纯收益可达1.6万元左右。”东山侗族乡党委书记唐淼华说,为发展好红提特色产业,该乡成立东山红提联合社,在塑造品牌、技能服务、畅通销售渠道、提高收购价格等方面下足功夫。如今,东山侗族乡红提种植面积3200亩,带动1800余人脱贫致富。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曾是绥宁县农村的真实写照。如何发挥好土地的价值,让偏远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绥宁县根据山区开发产业的实际,实施产业扶贫“百千万”工程(打造100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培育1000名产业带头人,建设1万亩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致富产业。

  坚持以特色产业为指引,不断壮大杂交水稻制种、油茶、青钱柳、南竹、蔬菜等产业。全县组建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219个,现有南竹75万亩、油茶26万亩、制种9万多亩、蔬菜4.6万亩。

  依托绥宁中集林业有限公司、贵太太油茶科技有限公司、绥宁县神农金康药用植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定时收购南竹、油茶、青钱柳等农产品,实现贫困家庭增收。

  力抓电商消费扶贫,建设电商服务中心,依托“993861”平台,建设村级电商平台和“小凤”优选店,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通道,全县电商年均销售额过亿元。

  如今,贫困群众在这片土地上,走上了致富路。

  转移就业保增收

  4月19日,位于绥宁县湘商产业园的湖南佧腾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加紧生产。武阳镇双龙村村民陶小英忙着测试刚生产的额温枪,一拿、一按、一看,动作娴熟。“在这工作快一年了,现在每月稳定收入3000元,多亏了曾秋桃给我介绍这么好的工作。”她说。

  曾秋桃是双龙村妇联主席。2017年7月,她有了一个新身份——村劳务经纪人,主要收集村民就业信息,宣讲政策,帮他们找工作。3年多来,她已介绍100余人就业。

  “目前,我县有191名劳务经纪人,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5462人。”绥宁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秦壬娥介绍。

  稳定就业,是巩固脱贫成效的关键。绥宁县通过农村劳务经纪人上门服务,开办扶贫车间,定期组织专场招聘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为群众铺好就业路。

  该县立足当地实际和贫困群众需求,围绕场地费、物流费补贴、就业补贴、金融支持等出台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到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村开办扶贫车间和就业扶贫基地,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绥宁县已建立1个省级就业扶贫基地、7个市级就业扶贫基地,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513人;建设就业扶贫车间45个,吸纳45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该县充分发挥就业培训的引领作用,通过送训上门、定训到企、点训到人,推进“扶贫扶智”“输血造血”,将新增就业落在实处。2014年至今,累计开展各类培训近1000场次,为农村贫困劳动力提供免费培训5万余人次。

  目前,全县贫困劳动力26236人,已实现就业21926人,就业率达83.5%;稳定就业21067人,稳定就业率96%。

  生态旅游谋发展

  绥宁县寨市苗族侗族乡铁杉林村服务中心,村民黄七娇正和村表演队排练苗族舞蹈,舞姿摇曳,满身银饰叮当作响。

  “游客来村里,除了想看看我们这里的好景色,还想看看我们的特色舞蹈。”黄七娇告诉记者,她本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林为生。由于县里保护生态减少砍伐指标后,她家收入锐减。

  “后来,村里旅游业发展起来,我加入村里的表演队,每天排练歌舞、表演节目,有时也将自家的农产品卖给游客,一年也能挣3万多元。”黄七娇说。

  绥宁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坚持“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旅游+”扶贫。

  该县先后建成巫水画廊国家3A级旅游景区、黄桑生态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整合世界文化遗产提名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等13块“国字号”旅游名片,举办“四月八苗族姑娘节”“十月兄弟节”等节会,打响“苗侗故里、生态绥宁”旅游品牌,推动旅游商品、民宿、民俗表演一体发展。

  全县28个村被纳入旅游扶贫范围,其中4个村被列入旅游扶贫示范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旅游各种要素条件逐步完善。

  关峡苗族乡插柳村由国家级贫困村变身“艺术村”。随着农家乐、民俗村寨、现代农业观光区等多主题、多类型、多业态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推出,来插柳村旅游的客人与日俱增。“艺术村”兴旺,当地村民合计每年增收50多万元。

  青钱柳茶叶、茶油、干笋、雕花蜜饯、土鸡蛋等农特产品,成了拉动乡村旅游的一块新招牌。“村里有了游客,我种的茶、养的鸡鸭全部不愁销。”铁杉林村村民龙章华说。

  乡村旅游“火”了起来,山区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2020年,绥宁县接待游客245.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04亿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