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启航现代化新征程

第03版
启航现代化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3月07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进农机装备科技自立自强 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

  吴明亮 刘大为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湖南的基本省情是“七山一水二分田”,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智慧化,促进粗放的传统农业向产业化、生态化、融合化、智能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转变,是我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省农机产业中农机装备技术与现实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共性基础技术研究薄弱,关键零部件技术创新不足,中高档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农机产品智能化程度不高,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有待突破,供南方水田作业和丘陵山区使用的中小型农机关键技术尚未突破。

  有效解决农机装备创新发展滞后这一制约农机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对加快我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充分发挥我省在先进制造业、现代信息、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紧紧围绕技术创新体系的完善、科研平台的再造和新型人才培养等农业机械化瓶颈问题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突出农机农艺融合、农业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实现农机装备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构建高端和适用型产品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满足我省不同区域、多种农业生产模式需要,赋能湖南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加快建设一批农业工程高水平学科和一流科研院所,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加强高等院校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强化高校在农业机械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科学实验与知识创新、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的能力;提升农业科研院所从事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以及前瞻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及中试能力,为行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共性技术和创新平台支撑,充分发挥其服务行业职能以及对企业科技创新的辐射、引导作用;完善技术转移机制,加快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经济与科技政策导向、科技计划项目扶持,推动企业提高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

  推动优势资源重组,再造农机装备科研平台群。整合湖南工程机械、信息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等行业资源,推动各方力量加强联合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好现有各类科技创新体的作用,打造集智慧农业感知与管理,智能农机装备产品研发、试验验证、资质认证、人才聚集交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在现有科研平台基础上,加快整合创建智慧智能农机产业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机装备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动植物生长与环境感知、农机装备传感与工程控制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群;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推广,力争取得更多原创性、战略性科研成果,并及时转化应用,让科研成果真正帮助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实施“两融合”同步发展,促进农机化转型升级。整合农机农艺资源和力量,实施农机与农艺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协同创新工程;调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工程学科群等创新力量,加快与各类平台、园区对接,共建综合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形成全程机械化综合解决方案;推动建立农机科研与农艺技术研究、农机推广相结合的机制,加速提高农机装备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的承载能力。

  发挥院士引领和聚集效应,培养知农爱农新型农机人才。充分发挥我省农业、装备制造业领域院士等高端人才的引领和聚集效应,培养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到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打通农业技术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支持高等院校加强农业工程学科和相关专业建设,支持跨校、跨学科交叉培养;推动高校和农机行业龙头企业联合组建现代产业学院,共同培养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新型高素质农机人才;引导农业工程相关专业学生到农机企业一线实习、到农业生产一线体验,把所学专业与实践结合起来,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真正把科研论文写在三湘大地上。

  (作者分别系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