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2月08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田县开展农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试点工作,将104个教学点优化整合为27个,硬件提标、队伍提质——
让农村娃也能“上好学”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余蓉 刘跃兵

    立春之后,大地回暖。

    2月7日,记者来到新田县枧头镇彭梓城村教学点。昔日陈旧的教学楼、活动中心已整饬一新,阅读室、音乐室、舞蹈室一应俱全,教室里的信息化教学设备配备齐全。在器材丰富的留守儿童之家,孩子们在老师和热心村民的带领下,做游戏、习书法……

    去年以来,新田县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试点工作,将104个教学点优化整合为27个,并进行硬件提标、队伍提质、管理提效改造,将77个条件差、质量低、生源少的农村教学点改建成公办幼儿园或留守儿童之家。“小而弱”“小而差”,如今碟变成“小而美”“小而优”。

    尊重民意,因地制宜,撤并带来新面貌

    由于多种原因,我省农村地区出现了一些“麻雀小学”和“空心校”,新田县也如此。

    104个教学点,1160名学生,每个教学点平均学生数仅为11.2人,不足20人的教学点占了一多半。这是记者在该县教育局看到的一组数据。

    “这些教学点不仅规模小,而且都存在条件较差、师资较弱、教学质量较低的共同困难。”县教育局局长刘高庆说。

    如何让这些农村娃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既然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那肯定要听取人民的意见。”刘高庆介绍,去年优化提质试点工作启动之初,县里就组织县、镇、村干部和学校教师,深入到所有教学点摸底,听取村镇干部代表、当地乡贤等的意见建议,充分了解群众的就读意向,寻求最大公约数。

    该县枧头镇豪山村教学点,2019年下学期只有3名学生、1名老师。“选择让孩子在这上学,主要是因为路途近。”学生家长刘越说。

    但她心里也有担忧,因为同学少,孩子感觉很孤单,性格也变得有点孤僻。当她听说去镇中心校就读有校车接送,有午餐补贴,立刻就举双手赞成停办教学点。

    “孩子去了中心校,性格开朗多了,每天回家都跟我说又交了新朋友,又学到了新东西,学习习惯好了,成绩也直线上升。”刘越开心地告诉记者。

    “每个教学点的情况不一样,我们不搞‘一刀切’,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实行一个教学点一措施。”刘高庆介绍,龙泉镇六合圩村教学点只有2名学生,但停办后学生就读路途较远,对这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贫困山区教学点,都尽量予以保留并提质。而停办的农村教学点,今后只要达到办学要求,还可以恢复办学。而那些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群众合并意愿较强的农村教学点,尽量合并。

    该县还开通全县所有行政村校车,对因农村教学点停办合并而改乘校车的学生所增加的乘车费用,给予特定优惠。对分流到中心校或完小的停办教学点的学生,安排“一名校级领导、一名教师、一名学生”结对辅导,帮助其融入新环境。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使该县开展撤并教学点工作以来,没有发生一例家长信访上访事件。

    着力提质,贴心帮扶,改出“双赢”新气象

    撤并教学点的目的,是提升农村教学点质量。刘高庆介绍,停办77个农村教学点,使过去“撒胡椒面式”的农村教学点资金投入,向集中力量建设优质农村教学点成为可能。

    记者在该县大坪塘镇大坪塘社区银塘小学看到,塑胶跑道干净整洁、文化长廊装饰一新。学校老师自豪地对记者说,不少人来学校参观后,都说是他们见过的最好的农村教学点。该教学点学生人数也从原来的100人,增加到124人,辐射周边5个行政村。

    新田县整合优化后的农村教学点,全部有运动场、单独的音乐舞蹈教室、图书阅览室等,按要求配齐了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设施,办学条件不亚于或超过乡镇中心小学。

    同时,优先配齐农村教学点师资,通过定向培养、特岗计划、社会招聘等,严格落实农村教学点教师专项津补贴,各农村教学点全部实现按1:1.7的班师比要求配备公办教师。

    此外,还在城区挑选了9所优质学校,采取“1+1”“1+N”的方式,对27个农村教学点开展集体教研、走教支教、专递课堂等活动,教学点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彭梓城村村民宋秋平告诉记者,她女儿以前在广东上学,每期学费6000多元。去年,她听说村教学点焕然一新,带着女儿回来“考察”,见村教学点功能齐全,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共享县城学校的优质课程,便果断决定让女儿在村里上学。

    “去年下期,女儿语文、数学分别考了99分、98分。而且,她放学后还能在留守儿童之家学习、娱乐,我非常放心,打算年后再出门工作。”宋秋平笑着说。

    农村教学点提质,学生全面发展,改革的“双赢”效果显现。

    盘活资产,科学利用,校舍找到新出路

    停办的教学点也并没有被闲置废弃。到目前,全县利用学前教育补助经费和停办教学点,共改建14所公办幼儿园、870个增加学位,解决了群众“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这比新建幼儿园节约土地40多亩,节约建设资金2700万元。”刘高庆介绍。

    农村教学点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学生课后安全也是一个隐患。该县鼓励乡镇、村(居)委会充分利用闲置校舍,整合各方资源,创办了87个留守儿童之家,均开设“四点半”课堂。每天孩子们放学后坐校车来到这里,度过丰富多彩的课后时光。

    在该县石羊镇塘罗村留守儿童之家,该村的几名退休老师正在辅导孩子们学习。他们告诉记者,留守儿童之家开办以来,大家争着来服务。

    村民们无不对留守儿童之家点赞。村民胡春华说,儿子每天下午4时多放学,正是他们忙农活的时间,为了管孩子不得不停下来。自从有了留守儿童之家,孩子有人管了,还能学到知识,他们也能安心干活了。

    “以前不放心家里老人管孩子,自己也就没有上班,现在好了,孩子有留守儿童之家帮着管,我也就能出门挣钱了。”村民何小梅高兴地说。

    刘高庆向记者介绍,得益于留守儿童之家,去年,全县无一例学生溺亡事件发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