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文件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2月03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沙洲村火了,乡亲们笑了
图② 2月1日,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一片忙碌,民俗广场上数十名工人在搬运设备,安装灯光、音响,布置大舞台。 陈志杰 摄

    编者按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了湖南。短短3天,农村、学校、工厂、园区留下了总书记的足迹,总书记先后考察了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岳麓书院、山河智能、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把党中央的关怀送到三湘儿女的心坎上,对湖南发展寄予厚望,令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春节将至,总书记看望过的地方百姓日子过得怎样?总书记牵挂、嘱托的事进展如何?新年有什么新的愿望和打算?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派出4路记者前往总书记考察地采访,与广大读者一起重温感人场景,见证发展变化,凝聚全面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磅礴力量,展现湖湘儿女奋进新时代的昂扬风貌。为此,特推出“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回访总书记湖南考察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罗徽

    通讯员 陈志杰

    2月1日,“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县文明乡沙洲瑶族村,众人正在忙碌,乡亲们忙着接待游客、进货备货……

    “灯笼挂高一点!再高一点!”沙洲村民俗广场,数十名工人在搬运设备,安装灯光、音响,精心布置舞台。

    “这里是2021湖南春晚沙洲村分会场,小年夜当晚将与长沙主会场同步演出。”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联播部副主任魏波介绍,他们计划用这样的方式来展现沙洲村乡亲们的幸福生活。

    “半条被子”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到访、脱贫攻坚以及红色旅游开发,让这个昔日贫困的湘南山村成了有名的4A景区。

    沙洲村依托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等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乡亲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4356元增长到2020年的1.5万元。

    “我叫朱小红,奶奶给我取的名字,要我永远做红军精神的传人。”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正在录制晚会视频。他说,他前一天还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来沙洲村“新春走基层”的记者介绍,过去女红军给他家留下了温暖被子;现在,共产党又给了他们瑶村送来幸福路子。

    曾经,朱小红家因住房简陋,父亲背驼干不了体力活,母亲长期卧床治疗,2014年被识别确定为贫困户。后来,朱小红和妻子参加村里组织的蔬菜种植、厨师技能等培训后,积极创业,2017年还把住房改建为民宿。

    如今,朱小红做保安、种水果、开民宿,去年收入近8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记者在采访中,朱小红的电话响个不停:“老婆催我回家,客人已经从年前排到了年后,要赶紧回去准备食材。”

    像朱小红一样忙碌的乡亲着实不少。朱君志夫妻俩在广场边摆摊边卖土特产,招牌产品是手工米糕,“这10多天我们做米糕用了100多公斤糯米,卖了4000多元。”

    “要过年了,原本准备的300公斤糯米估计不够用,明天再去趟县里进些货。”朱君志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账,“妻子卖米糕,自己养蜂,累是累了点,但有付出就有回报。”

    乡亲们忙得不亦乐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向群也没闲着,天天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动员乡亲们腾出房间开民宿、摆摊位,督促提升接待容量、服务质量。

    “目前,村里共有民宿、农家乐30多家,农货摊点80多个,春节高峰期,现有的设施设备远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朱向群说,他天天屁股粘不住凳子,就怕哪里没做好,怠慢了游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