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周颖 瞿 云 张 贝
春分时节,漫步沅陵县北溶乡覃明头村,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庭院靓丽舒适,一座座木质小屋被特色鲜明的墙绘、精致便利的菜园包裹,百姓或话家常、或忙碌劳作,展现出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近年来,沅陵县深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创新“百村万户”做法,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后被评为2021年、2023年度湖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先进县,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第七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推进:“百村宜居、万户和美”
高标准示范创建。沅陵县从2022年开始,每年由县财政奖补3000万元,着力打造点上精致、线上精彩、面上精美的乡村风貌。创建了起底式清扫、通透式布局、梳理式改造、沉浸式体验、全过程治理的“五步工作法”,按照整治一批、提升一批、巩固一批、示范一批的原则,将369个村分类打造,实现乡村步步皆景、处处如画。围绕国、省、县道沿线和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常德等市州交界点打造了6个片区“和美乡村”示范区。全县共有1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4个市级“和美村庄”、3个市级“和美乡镇”,163个县级“和美乡村”,创建率达56%。
高质量整治提升。探索了“五微”(微网格、微治理、微改造、微服务、微分类)治理模式。以微网格破解庭院卫生整治难题。针对少数群众卫生习惯差的问题,推行“党建+微网格”模式,压实微网格“一长两员”工作职责,督促指导群众管理好个人庭院卫生。以微整治破解农村脏乱差难题。实施“三清一改”整治提升,通过清理农村生活垃圾等,重点改善农村“路水电气房厕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2022年以来,拆除“空心房”5325栋,废弃杂房、烂棚点6839栋,清运垃圾13.2万吨,清理沟渠1186千米,清除有碍视观的广告35076处,新增、更新垃圾设施2.8万个。以微改造破解住房安全难题。针对农村废旧建筑多、生活设施杂乱无章等现象,按照政府奖补材料、群众自建、专业人员操作,升级改造成村中“微菜园”“微景观”。以微服务破解公共建设难题。对废旧建筑拆除后的闲置空地,通过土地置换或村组签订权属协议,将其作为公共区域统一规划使用。以微分类破解改厕难题。分类实施“缸体式、现浇式、湿地式”等改厕模式,“一组一样,一户一策”,有效破解改厕难题。近三年共完成3.3万口户厕改新建任务。
高效率全域推进。坚持县级领导联村办点示范,县、乡、村三级书记齐抓共管,形成了县级统筹、乡镇主抓、村组落实、农民主体的良好工作格局。不断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户助会管理、农村生活垃圾群众付费服务和源头分类减量等模式,坚持同台共比,坚持“一周一小扫,一月一大扫”,持续开展“大评小奖”,相互比拼、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形成了“比学赶超”浓厚氛围。2023年,抓住第二届怀化市旅发大会在沅陵举办契机,采取“抓点示范、串点成链、连片成景”措施,对有关7镇13村的提质改造,让“一处美”变成了“处处美”。
高投入强力保障。2022年以来,从多个层面积极争取农村人居环境项目资金投入约4.9亿元,主要是县级预算内涉农整合资金1.1亿元,县直部门项目资金9000余万元,中央预算内和专项债融资1.9亿元,民间资本5000万元等,为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路径:“百村善治、万户和谐”
沅陵坚持和美乡村建设“塑形”与“铸魂”统筹推进,提升群众参与度,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按照“党建引领、群众主体、产业融合、数字赋能、协会管理”模式,2022年在全县35个村率先试点,2023年联片创建,2024年全面推广,创建乡村治理“一约三会”载体,创新村庄清洁行动管理新模式。全员参与聚民力。农村“五老”和能人牵头示范,以大屋场为单元,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换物品活动。今年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牵头,通过“屋场会”等形式发动志愿者1.6万人,建立保洁队伍3000多人,评选出“六美家庭”等各类示范家庭户2000多户。所有“和美乡村”创建村自筹资金20万元以上,群众筹工筹劳完成自家屋前屋后改造,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创新载体引民风。率先在马底驿乡牧马溪村和东溪村打造集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纠纷调解为一体的“智慧屋场”;在深溪口隆兴村和桂竹潭村打造宣传清廉文化的“清廉乡村”,并在全县范围全面推广。太安社区建设“乡愁馆”,传承乡土文化,打造“清廉社区”,2022年荣获湖南省文明社区。结对共建促提升。学习借鉴常德市先进经验,落实对口帮扶有关政策,组织该县4个乡镇9个村与常德市9个村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结对共建活动,互相促进,携手提升。
效果:“百村宜业、万户增收”
沅陵县坚持宜居与宜业联动发展,实现村庄清洁与产业振兴美美与共。“生态文旅+和美乡村”融合发展。2022年以来,打造了“茶园茶乡+金文化体验,水寨渔乡+渔家体验,果蔬苗乡+农耕体验,景色山乡+亲情体验,文化书乡+民俗体验”等特色村寨、产业基地和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了借母溪村、乌宿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农业产业+和美乡村”同步发展。创新“三合一体”茶旅、工旅、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先后建成清浪天湖池万亩药场、麻溪铺五千亩药场、杜家坪三千亩药场等生态药场,建设了齐眉界、盘古生态康养基地等一批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打造凉水井“果蔬特色镇”、楠木铺蓝莓综合休闲产业园、太常沅陵酱酒高粱原料基地等综合体,为美丽乡村增姿添彩。“新型经营主体+和美乡村”联动发展。创新和美乡村投入机制,培育提升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创客等经营主体,鼓励“产业项目+和美乡村”联动建设,打造了落仙处村、百合村、花桥村、蓝溪口村采摘体验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