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诗雨
今年春季学期开学一月有余,湖南师大附中双语幸福小学的心理老师赵冰莹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各类教学工作:和名师工作室成员们一起开展线上共读活动,精心磨课准备长沙市天心区“创新杯”教学竞赛,还联合华月湖社区组织了学生植树活动……
“以前的开学季可没这么‘清爽’!”赵冰莹回忆,前几年,学校每学期开学前都会有大型检查,需要准备相关材料,她又正好负责学校的党政、督查工作,每次迎检都让她有些“头大”。
“今年开学,除了食品、消防这类必要的安全检查,基本上没有其他检查,日常督查的流程也简化多了。”赵冰莹告诉记者,专职督学来学校,一般检查一下相关材料,走访一些学生,结束后会自己汇总情况、形成报告,不需要学校另外准备任何材料。“整个进校督查时间也只有一个小时左右,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基本没有影响。”
和赵冰莹一样觉得“清爽”不少的,还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溶江中学的副校长彭宇。
“以前同一个项目,有时会有不同的部门来检查。”彭宇说,“今年的各项检查,都是多部门统筹一起来校进行,重复检查的现象不复存在,我也轻松多了。”
“督检考评过多过滥”“督检项目重复交叉”一直是基层教师反映较多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去年湖南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下发《2024年省级层面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和进校园活动白名单》,明确了2024年省级层面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仅3项、进校园活动仅10项。
这是全国首个发布的省级“白名单”,随后,各市(州)、县(市、区)迅速行动,分级建立白名单。
2024年以来,长沙市教育局对涉校涉教项目进行起底式排查,除12个准入项目外,其余31个涉及创建示范、达标评比等项目全部取消,相比2021年总量减少了70%。
永州市聚焦“把宁静还给校园,把时间交给教师”,全面筑牢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四道关卡”:坚持凡进必审,筑牢“准入关”;坚持规范管理,把好“清单关”;坚持跟踪问效,做实“监督关”;坚持齐抓共管,守住“责任关”。
郴州市北湖区健全社会事务准入机制,严格审批程序,未列入进校园白名单的所有社会性事务,一律不得进校园。不得安排教师上街执勤值守、下载与教学无关的App、参加与教学无关的点赞投票……“整治行动从外部为我们减轻了各类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压力,我们也有更多时间对内部工作进行简化。”郴州市第三完全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市三完小党委书记陈波说,现在学校内部也同时进行改革,优化工作流程,让教师聚焦教育教学主业。
湘西州教体局积极探索推行校园“开放周”制度,各相关部门对州直学校的督检考评和各类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原则上集中在“开放周”内完成。创新举措下,州本级开展涉校督检考评、示范创建等项目较去年压减55%以上,“瘦身健体”效果明显,教师教学时间更加充裕。
现在,既是副校长又是体育老师的彭宇,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忙着组织班级体育联赛、特色大课间活动,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综合体育锻炼2小时”落到实处。
“忙这些,乐在其中!”彭宇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