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牢记嘱托勇争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牢记嘱托勇争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
牢记嘱托勇争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3月08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源头活水汇成“新”潮澎湃
——从全国两会看科技创新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团组审议讨论时,多次提到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命题,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我们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

  “新”潮澎湃、乘势而上。代表委员们信心满怀:把握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必将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多点开花,现象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

  “DeepSeek和机器人在最近一段时间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我们正在稳步走向世界科技创新的前沿”;

  “这段时间,中国的科技创新不断突破了人们的想象”;

  ……

  今天的中国,科技春潮加速奔涌;今年的两会,创新成果被代表委员和部长们频频点赞。

  “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的,我们‘创新能力有新提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嫦娥六号’、‘梦想’号等也让我们倍感骄傲。”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义强代表认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各领域各行业“放开手脚创新创造”,处处都能看到向“新”而行的姿态。

  看区域,创新成果如破土春笋遍布大江南北——

  除夕之夜,来自浙江杭州的人形机器人扭着“赛博秧歌”登上春晚舞台;“诞生”于成都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开启接连打破各项票房纪录的神奇之旅;贵州百万群山中,“中国天眼”凝望星河;南粤大地,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进入收官阶段……

  神州大地上,科技创新绝不是某个地域的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看行业,多领域科技创新结出累累硕果——

  仲春时节,位于福建漳州的程溪镇菠萝基地,空气中满是清甜的果香。

  得益于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秦源代表及其团队带来的菠萝花期精准调控技术,该基地的亩产量从6000斤跃升至8000斤,裂果率下降35%。

  从农林牧副渔到教育文化医疗,科技成果竞相涌现,推动科技创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由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迈进。

  看创新主体,多方面创新力量互动共生——

  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互为补充又各有侧重,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

  “当前创新生态更加活跃、包容、开放,科技新突破、新应用不断,我们科技工作者也深受鼓舞。”“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代表认为,科技创新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创新主体日益多元化,创新的影响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不断打开人们的想象空间。

  厚植沃土,充分有效激活创新动力

  “中国科技正在经历一场引人注目的崛起”。两会召开前,有外媒评论说:DeepSeek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功、《黑神话:悟空》在电子游戏领域的成绩以及《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动漫领域的成功就是证明。

  “科技创新,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代表认为,外媒关注到的成功背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24年,陈学思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更加坚定了一步一个脚印把“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的信心和决心。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复兴号”“时速600km高速磁浮”等关键技术科研攻关,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江华委员更深刻地体会到,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激活了创新“一池春水”。

  量子科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委员团队成功研制“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再创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新型举国体制下更高效的协同创新让我们在竞争中不断超越!”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

  金融活水如何滋养创新种子?中国诚通董事长奚正平代表以一个个生动例子阐释金融与科技的双向奔赴。“很多科技创新项目投入大、周期长,需要‘耐心资本’长期伴跑,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持久动力。”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尤显关键。

  “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我们努力多措并举,破解科创人才短缺难题。”宁夏科技厅厅长王伟代表介绍,当地探索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破解科创人才短缺难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三年增长82%。

  “智”向未来,点燃中国式现代化强大引擎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为两项重点任务进行部署。

  “‘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委员说,随着我们在这一领域的不断积累,人形机器人将进一步刺激我国相关产业链裂变发展,激活巨大的新增市场潜力,重新定义工业、农业生产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革命性内生动力。

  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

  在首钢冷轧镀锌生产线,贴标机器人正挥舞着灵活的手臂完成钢卷贴标检测,捞渣机器人“不厌其烦”地进行扒渣、捞渣作业。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民革代表说,在首钢,新型工业化就要用数字化赋能更多场景。

  “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在“代表通道”上,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代表说,小米作为制造业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将继续坚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走高端化发展的道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蓄积创新动能,汇聚源头活水。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走稳走好科技创新道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我们一定能够在现代经济大潮中勇立潮头。

  (据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