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牢记嘱托勇争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牢记嘱托勇争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
牢记嘱托勇争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3月0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社 发

    2月23日,山东港口青岛港,一艘货轮在拖船辅助下停靠码头(无人机照片)。2025年以来,青岛港开通2条到东南亚、地中海方向的“一带一路”航线,合计新开4条国际集装箱航线,国际货运愈加繁忙。新华社 发

  王毅: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很高兴同大家再次见面,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中国外交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2024年是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的一年,也是中国改革发展阔步前行的一年。中国外交在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下取得重要进展,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带来了宝贵的稳定性,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今年的国际形势依然充满挑战,但中国外交初心不改,将继续同各国一道,坚守人间正道,把握时代潮流,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下面,我愿回答大家的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您能否介绍过去一年元首外交取得哪些成果?今年又会有哪些新看点?

  王毅:元首外交是中国外交的最高形式。过去一年,习近平主席亲自擘画、身体力行,元首外交成果丰硕,一幕幕精彩画面仍历历在目。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到中阿合作论坛,三大主场外交树立起全球南方携手共进的新标杆。从欧洲到中亚,从金砖到拉美,四次重要出访汇聚起世界团结合作的新动能。习主席还接待了众多外国政要和友人,130多场外事会谈会见,续写了中外友谊的新佳话。

  作为大国大党领袖,习近平主席以全球视野和时代担当,引领中国外交守正创新,稳健前行,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积极和深远的变化:一是中国的外交政策主张尤其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理念倡议,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和支持;二是中国在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发挥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期待和赞许;三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和启示,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借鉴。

  2025年对中国和世界都是一个重要年份,元首外交将迎来新的高光时刻。就在上个月,习主席出席亚冬会开幕式,拉开了今年主场外交的序幕。我们还将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举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习近平主席预定开展数次重要外访。元首外交将书写中国同世界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新篇章。

  塔斯社记者:去年以来,中俄领导人密集互动,两国关系健康发展。也有一些人担心,近期俄美开展对话,会不会影响中俄战略协作。您如何看待中俄关系?

  王毅:中俄关系每年都会被问到,但角度每次都不同。我要强调的是,无论国际环境如何变化,中俄友好的历史逻辑不变,内生动力不减。

  双方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决定永久睦邻友好,开展全面战略协作,寻求互利合作共赢,因为这样最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方向。中俄已探索出一条“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相处之道,站在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前列,树立了相邻国家关系的典范。一个成熟、坚韧、稳定的中俄关系,不会因一时一事而变,更不会受第三方干扰,是动荡世界中的恒量,不是地缘博弈里的变量。

  去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三次面对面会晤,共同引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历史新阶段。

  今年是二战胜利80周年,中俄两国曾分别在亚洲和欧洲主战场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双方将以共同纪念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为契机,弘扬正确二战史观,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新华社记者:您刚刚提到,2024年的中国外交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宝贵稳定性。2025年的国际形势可能更加变乱交织,中国外交又将发挥什么作用?

  王毅:正如你所说,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确定性日益成为全球稀缺资源。各国尤其是大国作出何种抉择,将决定时代走向、影响世界格局。中国外交将坚定不移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将以中国的确定性稳住不确定的世界。

  我们将做捍卫国家利益的坚定力量。中国人民有着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我们从不惹事,更不怕事。任何极限施压、威胁讹诈,都无法撼动14亿中国人民的众志成城,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我们将做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正义力量。继续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与全球南方谱写团结自强的新篇章。我们将用事实证明,和平发展这条路是行稳致远的光明大道,也应当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我们将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进步力量。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构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凝聚更广泛的共识。

  我们将做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建设力量。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同各国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机遇。维护多边自由贸易体制,营造开放、包容、非歧视的国际合作环境,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彭博社记者:美国和俄罗斯已就结束乌克兰危机展开直接谈判。特朗普总统表示,欢迎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提供帮助。中方认为应该为此发挥什么作用?

  王毅:中方从危机爆发第一天起就主张对话谈判,寻求政治解决,就在为和平奔走、为促谈努力。习近平主席在危机初期提出“四个应该”的重要主张,为我们明确了努力方向。中方据此发布乌克兰危机立场文件,派出特使开展穿梭外交,并同巴西等全球南方国家在联合国发起“和平之友”。中方秉持的始终是客观公正的立场,发出的一贯是冷静、平衡的声音,目的是为解决危机创造条件、汇聚共识。

  中方欢迎并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同时也要看到,这场危机根源错综复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消融化解也非一日之功。但冲突无法有赢家,和平不会有输家。谈判桌是冲突的终点,也是和平的起点。各方立场虽不尽一致,但都希望达成一个公平、持久、有约束力并被各当事方所接受的和平协议,这是一个难得可贵的共识,也是应当共同努力的目标。中方愿根据当事方的意愿,与国际社会一道,为最终化解危机、实现持久和平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最后还想说的一点是,乌克兰危机延宕超过3年,回过头来看,这场悲剧本可避免。各方应当从危机中汲取教训,安全是相互的,也是同等的,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不安全之上。还是要倡导并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欧亚大陆乃至世界的长治久安。

  CGTN记者:DeepSeek异军突起,显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能力。有人认为,美国无法接受中国科技领先。您如何看待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竞争?

  王毅:这段时间,中国的科技创新不断突破了人们的想象。从当年的“两弹一星”,到“神舟”、“嫦娥”,再到5G、量子计算、DeepSeek,一代代中国人的奋斗从未止步,中国的科技强国之路越走越宽。

  当然,这条道路并非一片坦途。无论是航天科技,还是芯片制造,外部施加的无理打压从未停歇过。但哪里有封锁,哪里就有突围;哪里有打压,哪里就有创新;暴风雨最猛烈的地方,恰恰是“哪吒闹海”、“一飞冲天”的舞台。中国有句古诗说得好,“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小院高墙”挡不住创新思维,“脱钩断链”最终将孤立自己。

  科学技术不应成为编织铁幕的工具,而应当是普惠共享的财富。为推动人类的共同发展,中方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发布《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并同巴西、南非、非盟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呼吁重视全球南方的科技能力建设,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我们愿意同更多的国家分享创新成果,同大家一起追逐星辰大海。

  路透社记者:特朗普重返白宫不久,即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新一轮关税。同时他也表示希望同中国建立良好的关系。与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相比,中方同美方打交道的方式将有何不同?

  王毅:相互尊重是国与国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前提。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幻想一边对华打压遏制,一边与中国发展良好关系。这种“两面人”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双边关系的稳定,也无法建立起彼此的互信。

  你提到了芬太尼,首先要讲清楚,中国一贯坚决打击贩毒制毒,是当今世界禁毒政策最严格、最彻底的国家。早在2019年,我们就应美方请求,在世界上率先列管所有芬太尼类物质。而芬太尼在美国的滥用是美国自身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中方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为美国提供了各种帮助,美方不应以怨报德,更不能无端加税,这不是负责任的大国所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美国应该复盘一下,你们从这些年的关税战、贸易战中得到了什么?贸易逆差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制造业的竞争力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通胀是好转了,还是恶化了?民众的生活是变好了,还是变糟了?中美经贸关系是相互的、对等的。如果选择合作,将实现互利共赢;如果一味施压,中国必将坚决反制。

  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都将在这个星球上长久存在下去,因此必须和平共处。正如习近平主席今年初在与特朗普总统通话时指出的,冲突对抗不应成为选择。中美两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可以成为伙伴,相互成就,共同繁荣。

  中方将继续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致力于中美关系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希望美方能倾听两国人民的声音,认清历史发展的大势,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积极务实地开展对华交往,同中方一道,共同走好既有利于两国、又造福世界的中美正确相处之道。

  《人民日报》记者:中国如何看待现阶段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中国在担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期间将提出哪些方案?即将在中国举行的上合峰会将讨论哪些问题?

  王毅:今年是上合组织的“中国年”。上合组织诞生于中国,以上海命名,对我们有特殊意义,很高兴能够迎接上合“回家”。

  令我们更欣慰的是,经过24年发展,上合组织已从6个成员扩大为26个国家的“上合大家庭”,构建起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合作组织。

  上合组织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始终弘扬“上海精神”,坚守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初心,走出了一条新型区域合作之路。

  作为轮值主席国,中方今年以“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为口号,正在政治、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开展100多项活动。我们要以“中国行动”擦亮“上海精神”,以“中国引擎”驱动上合车轮。

  我要在这里向大家通报,今年秋天,中国将在天津主办上合组织峰会,届时上合国家领导人将齐聚海河之滨,总结成功经验,擘画发展蓝图,凝聚合作共识,让上合组织从中国再出发,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命运共同体。

  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记者:美国方面宣称将“接管”并“拥有”加沙地带,将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巴勒斯坦人迁至邻近国家。中方如何看待美方这一计划和加沙地带未来发展?中方在中东和平稳定中扮演什么角色?

  王毅:加沙属于巴勒斯坦人民,是巴勒斯坦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强制改变加沙地位的行径,都不会带来和平,只会引发新的动荡。我们支持埃及和阿拉伯国家共同发起的加沙恢复和平计划。人心不可违,公理不可废。大国如果真的关心加沙人民,就应该推动加沙全面持久停火,加大人道主义援助,秉持“巴人治巴”原则,为加沙重建作出贡献。

  中东不靖,世界难安,而巴勒斯坦问题始终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症结在于“两国方案”只实现了一半,以色列国早已建立,而巴勒斯坦国仍遥不可及。下一阶段国际社会努力的重点,应当更多聚焦“两国方案”,更多支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只有如此,巴以双方才能真正和平共处、阿拉伯和犹太两个民族才能长期友好共存。为此,巴勒斯坦各派首先要落实《北京宣言》,实现团结自强;中东各方要跨越分歧,支持巴方建国;国际社会要为巴以和平凝聚共识,提供助力。

  中国是中东国家的战略伙伴,是阿拉伯兄弟的真诚朋友,中方将继续坚定地为中东人民争公道,争和平,争发展,支持中东国家自主掌握前途命运,自主探索发展道路,早日实现和平振兴之梦。

  巴基斯坦通讯社记者:中国一直将周边作为安身立命之所,但美国在本地区部署中导,挑动矛盾。中国如何看待周边形势?对周边外交有哪些新考量?

  王毅:本世纪以来,亚洲保持快速增长,成为全球发展高地,和平稳定绿洲。这一局面来之不易,值得珍惜呵护。亚洲既是中国的安身立命之所,也是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共同家园。习近平主席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引领中国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开辟新的境界。如今,中国已同周边17国达成构建命运共同体共识,在中南半岛和中亚地区形成命运共同体“两大集群”。我们还同周边25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是1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稳定的重心,经济发展的引擎,区域安全的支撑。

  当然,邻里之间难免有磕磕碰碰。历史遗留问题,现实利益矛盾,都需要妥善处理。但我们相信“家和万事兴”,只要秉持“共同家园”的理念,坚持“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就一定能够化解分歧,合作共赢。中方也将继续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开放包括单边开放,与周边国家共享更多发展红利。

  至于你提到美国要在地区部署中导,中国坚决反对,地区国家也不欢迎。美方出台所谓“印太战略”这么多年了,为地区国家做了什么?除了挑起事端,制造分歧,什么也没有。可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亚洲不是大国博弈的角斗场,而应成为国际合作的示范田。我们主张开放的区域主义,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共享亚洲的发展机遇。

  法新社记者:中欧面临长期紧张的经贸关系,尤其是在新能源和电动车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外交部如何看待中欧关系发展?

  王毅: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回顾双方半个世纪的交往,最宝贵的经验是相互尊重,最强大的动力是互利共赢,最一致的共识是多边主义,最准确的定位是合作伙伴。

  50年来,中欧合作获得长足发展,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长到7800亿美元,投资额从几乎为零增长到近2600亿美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成为联接亚欧的黄金通道。

  50年后的今天,中欧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中欧合作更具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仅将成就彼此,还将照亮世界。

  今年初习近平主席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通话时指出,国际形势越是严峻复杂,中欧越要秉持建交初心,加强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坚持伙伴关系定位。中国对欧洲依然抱有信心,也相信欧洲可以成为中方信任的伙伴。双方有能力、也有智慧通过友好磋商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共同开辟下一个值得期待的50年。

  东方卫视记者: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也遇到一些挑战。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形势?今年中国外交将推出哪些新举措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

  王毅:去年中国经济实现了5%的增长,在主要大国中仍然“一枝独秀”。而且这一成绩是在大力推进绿色转型中取得的,是在全球增长低迷背景下实现的,更是在克服美国等单边制裁打压下拼来的,展现出中国经济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主席说过,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无论是国际金融危机,还是新冠疫情冲击,中国经济哪一次不是经受住了巨大考验,实现了更好发展?我们的信心,来源于中国的超大市场和国内需求,来源于中国的强大产业和创新动能,更来源于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改革开放。人们常说“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中国奇迹的上半篇是史无前例的高速度增长,下半篇将是更加精彩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外交将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营造有利外部环境。我们将打造更加便捷的往来通道,迄今已对38国单方面免签,对54国过境免签延长至240小时,免签“朋友圈”有望进一步扩容,“打卡中国”将继续成为国际新风尚。我们将推出更加高效的外事服务,统筹外交外事资源,创新升级外交部全球推介,为进一步开放合作牵线搭桥。我们将营造更加优化的营商环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持续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让负面清单越来越短、准入门槛越来越低,让中国始终是国际合作的“首选项”。

   中新社记者:去年,中国从国外平安撤回1万多名同胞。近期,网赌电诈等跨境犯罪活动引发舆论高度关注。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公众走出国门,外交部将如何更好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合法权益?

  王毅:党中央高度关心海外同胞,大家的冷暖安危始终是我们的牵挂。2024年,我们从黎巴嫩、海地等高风险地区平安撤回1万多名中国公民,处理领保案件5万多起,接听12308领保热线50多万通,发布海外安全提醒5000余条。我们的目标就是,天涯咫尺,祖国常在。

  网赌电诈是老百姓忧心的大事,也是我们抓住不放的要事。一段时间以来,在中国和周边国家领导人共同关心下,执法和外交部门通力协作,有效开展跨境合作,全力解救受困中国公民。邻近边境的缅北电诈园区已经全部清除,中泰缅老正在合力对泰缅边境地区的电诈进行集中打击。我们的任务就是,斩断伸向人民群众的黑手,切除网络电诈这颗毒瘤。

  2025年,我们将围绕“三个一”建设海外平安中国体系:一是打造一个海外安保国际合作平台,深化同各国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澜湄国家的安保合作,延伸互帮互助“朋友圈”。二是用好一条海外领保求助热线,提供全天候、零时差咨询和协助。三是完善一套风险预警、应急处突联动机制,为海外同胞提供更高效的领事保护,也给老百姓吃下“定心丸”。

  记者会历时1小时30分钟。

  (据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