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长沙新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牢记嘱托勇争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
牢记嘱托勇争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3月0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风里,捧出金子般的心
——国网长沙供电公司“电雷锋·四进”志愿服务纪实

    连续打赢七轮电网建设“630攻坚”战。

    建强农村配电网,助力乡村振兴。

    “一企一策”助力园区经济腾飞。

    调度员应用人工智能“光明”调度电网。

    “电雷锋”启动续写新时代《雷锋日记》活动。

    (本版图片均由国网长沙供电公司提供)

  王 晗  龙 莹  刘敏学

  早春时节,新绿初绽,神州大地“学雷锋”的热潮再度翻涌。这股热潮,似拂面春风温润人心,如激昂战鼓催人奋进。

  在星城长沙,也有一支如春风般温暖的队伍——国网长沙供电公司东方红(电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

  以“雷锋”为名,这支队伍自2005年诞生起,便日复一日奔走在企业、园区、社区、村组和校园,用电力人的专业与温情,在新时代续写着《雷锋日记》的新篇章。

  20载风雨兼程,20载砥砺奋进,“电雷锋”已发展壮大为19支分队、66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伍,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活动近万次,服务群众超过十万人次。

  时代浪潮滚滚向前,“电雷锋”的脚步和探索也从未停歇,向着更新、更实、更深处延伸。

  近年来,国网长沙供电公司深入打造一张全域属地服务网络,组织开展“电雷锋·四进”活动——进社区,当好幸福社区的建设者;进村组,当好乡村振兴的赋能者;进校园,当好时代新人的培育者;进企业,当好营商环境的护航者。

  从全国电力领域首个AI“配网调度员”上岗,大幅缩短决策时间;到自主研发“超级电容储能设备”,助力企业减损增效;再到创新“电网+社区”“电工+社工”服务模式,让基层服务更贴心……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以技术传递温情,用科技与温情交织的实践,为雷锋精神注入新时代的电力能量。

  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这既是雷锋精神的时代回响,也是“电雷锋”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宗旨、服务发展大局的微观映射,更是国网长沙供电公司“强省会引领、创一流大供”的前进号角。

  铁塔般挺拔的担当

  “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雷锋朴素而诗意的话语中,激荡着博大而深沉的责任与情怀。

  “电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诞生的初衷,就是为了服务党和地方工作大局,在保障电力可靠供应中当好“顶梁柱”、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当好“先行官”、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当好“贴心人”。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这些年来,国网长沙供电公司坚决扛牢电力保供政治责任,以忠诚担当和拼搏奉献,接连打赢了抗冰保网、防汛保电、救灾援建以及度夏保供等大战大考,牢牢守住了“光明防线”。

  在长沙县金井镇,1200余户村民长期被电压不稳、供电不可靠等难题困扰。2月27日清晨7时,长沙县北部与平江县交界的偏远山区,一场农网改造攻坚战悄然打响。7个施工点位同时开工,190多名施工人员争分夺秒,当天完成10千伏青石线配电网改造。

  施工困难重重,但“电雷锋”始终秉持“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严谨态度,全力以赴。之后,还对老旧、易覆冰及存在安全隐患的线路进行全面改造,进一步夯实区域电网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

  雷锋的担当,体现在平时的默默不语、静静守护,更体现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勇挑重担。

  去年夏天,多轮暴雨肆掠湖南。岳阳平江出现持续强降雨,城区水位突破70年纪录,电力设施受损严重,一半以上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国网长沙供电公司第一时间响应。7月2日,45名精干力量迅速集结,组成第一批次配网“防汛保电”党员突击队奔赴平江,承担县城受损严重的1条线路及7个进水地下配电间抢修工作。

  当晚,党员突击队淌泥前行,深入现场查勘进水及设备受损情况。令人欣慰的是,“电雷锋”所到之处,业主群内都会传出电力即将恢复的喜讯。

  所谓“安全感”,就是像“电雷锋”一样,不管是皑皑冰雪中逆行、滔滔洪水前搏击,还是星夜驰援的大义、炎炎夏日的坚守,他们始终嘴上不喊累、行动不打折。

  一个个无私奉献、担当有为、勇往直前的身影,凝练成了以高质量志愿服务续写新时代“雷锋日记”的生动群像。

  2024年,“电雷锋”特别聚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推政府重点项目建设,梳理重点关注园区、企业112个,绘制形成“电雷锋·四进”服务地图,进一步实现客户诉求响应迅速、属地工作运转高效、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位于湘江新区的巴斯夫杉杉,是全球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也是锂电正极材料龙头标杆企业。“电雷锋”与其有着一段“特别的缘分”。

  企业长沙基地二期工程动力锂电池三元材料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启动时,能源需求量陡然提升。“电雷锋”多次上门了解用能需求,实地查勘并制定可行性方案。综合考虑安全、质量、工期等因素,220千伏雷锋变电站的6个单元、12条产线及配套辅助设施正式启动建设。工程如期交付后,为项目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保障。

  如今,在巴斯夫杉杉的屋顶上,一排排崭新的光伏板正将阳光转化为绿色电能,助力企业申报“国家绿色工厂”,成为长沙低碳园区建设的标杆案例。

  雷锋精神需要传承,“电雷锋”的践行永不止步。每一个甘于奉献的背影,每一张斗志昂扬的脸庞,都镌刻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凝聚着“守护万家灯火”的责任担当,汇聚成建设坚强电网、提供可靠能源的时代洪流。

  电流般澎湃的激情

  “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日记》中的这段文字,生动诠释了雷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锐意进取的钻研劲头。

  在众多“电雷锋”身上,我们可以找到这种相同的气质和品格。

  平日里,他们可能是穿梭在电力施工现场,忙着检修线路、安装调试设备的普通工人;也可能是不分昼夜,攀在电杆上、配电柜旁挥洒汗水的 “救火员”。但在看不到的地方,他们还是善于利用“黑科技”创新创造、提升业务能力的“智多星”。

  随着我国制造业不断升级,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水涨船高”。生产线上的精密设备对电压十分敏感,稍有波动,设备就可能宕机,甚至产生报废品。

  为了解决客户的这些难题,“电雷锋”走访了十多家工业客户,深入车间、机房,详细了解设备及用电特征。最终,找到了问题关键——电压暂降(毫秒级的电压波动)。

  面对传统UPS治理设备改造成本高、能耗高且寿命短等困难, “电雷锋”经过两年刻苦钻研,研制出“超级电容储能型治理设备”,并获得八项发明专利。该设备投入到广汽菲克和上汽大众生产线后,仅半年时间就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

  去年冬天,国家电网“光明”电力大模型发布会上,由国网长沙供电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配网调度员”——“光明”正式亮相。这是全国电力调度领域首个“可解释人工智能”应用的落地实践。

  “光明”具有呈现AI过程逻辑、揭示AI黑箱知识、提高AI结果可信程度的“超能力”。与传统人工调度相比,其单次转供决策时间由原来30分钟缩短至1分钟,大型保供电方案编制时间由原来10小时缩短至10分钟,决策效率更高,电网响应更快捷。

  如果说“光明”的AI算法令人惊叹,那么橘子洲零碳能源体验厅里“万物皆可发电”的场景更是超乎想象。

  “原来运动也能发电!”一群小学生兴奋地踩着发电单车。“电雷锋”通过“闪亮星”电力小课堂等活动,带孩子们现场体验风力发电模型、光伏互动装置等项目,让电力知识通俗易懂。

  “电雷锋”不仅以精湛的技术和高效的执行力见长,更拥有一颗专注而创新的心。他们始终活跃在科技创新的前沿,用智慧和创意推动科技与服务深度融合,为长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电力支撑。

  为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的电力服务,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乡镇供电所作为供电服务的前沿阵地,也是数字化坚强电网建设的最小单元。如何提升供电所管理质效,更好地服务“三农”工作,成为“电雷锋”关注的重点。

  国网长沙供电公司创新推出“数字沙盘”应用,将用户低电压、线损异常等基层难点问题分析整治全过程线上化,让供电所能够在一个界面快速定位异常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节,在浏阳和湘江新区,荷花、莲花两个供电所的“电雷锋”通过“数字沙盘”,提前对辖区内所有低电压台区进行排查和整治,为村里农户春耕生产提供稳稳的电力保障。

  未来,“数字沙盘”还将实现农网向城网、所站向县市、日常业务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全方位拓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从乡村到社区,从企业到校园,处处都能看到“电雷锋”忙碌的身影,一抹抹跃动的红,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电力事业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灯火般永恒的温度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的坚守岗位?”雷锋一边用这些问题叩问灵魂,一边在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日常奉献中寻找答案。

  “电雷锋”也因为常常给客户提供暖心服务,被称赞“有着金子一般的心”,收获了“光明使者”的亲切昵称。

  “金子般的心”是什么样的?从众多线索的碎片里,答案逐渐清晰——

  在望城坡供电服务站,坚持定期开展电力“义检”,为特殊用户检查家中用电安全,免费更换老旧电线、插线板、灯泡等。2024年累计上门服务40次,解决36户居民80多个问题。

  在浏阳,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时监测辖区各企业用电负荷变化,第一时间上门服务,为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提供稳稳的电力安全感。

  在长沙县,与地方政府和镇街“社工”联动,搭建“电网+社区”“电工+社工”“区网联合共建”模式,开展专题活动200余次,为“老有所养,残有所依,幼有所教”提供贴心服务。

  ……

  过往的温暖片段,拼凑出“电雷锋”的动人形象。正在发生的故事,同样拥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这么多年一直是他们主动上门了解我的用电需求,不断调整服务,满足我发展用电的需要。”长沙县青山铺镇赛头村的朱柱,患有先天性侏儒症、脆骨症,身高不到一米。2014年,在村镇干部帮助下,他踏上了无土有机豆芽培育的创业之路。无土豆芽培育对控温、控湿和冷藏保鲜要求极高,“电雷锋”便将朱柱列为重点服务对象,这一服务就是十年。

  去年11月,朱柱计划扩大种养规模,整合多处培育仓库和电商平台,电力改造成了关键问题。“电雷锋”借着区域内炭坡里台区改造的机会,对朱柱的产业区进行全面调研,精心规划电改方案,新建及更换6基电杆和1200米架空线路。有了稳定的电力保障,“一米先生农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爷爷,今天我们来走访,您最近身体怎么样?家里用电情况还好吧?”3月5日,“电雷锋”来到雷锋街道牌楼坝村开展志愿服务,了解独居老人的用电诉求,向特殊群体宣传安全用电、科学用电和节能常识。

  这是“电雷锋・四进”活动的一个日常场景。在望麓社区,残障人士、空巢老人占比超过20%。“电雷锋”16年如一日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用一声声叮嘱、一遍遍检查、一个个脚印,为社区老人织起用电“安全网”,用爱点亮心灯。

  “什么是高质量服务?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用心用情把服务做到客户心坎上。”朴实无华的话语,是“电雷锋”始终践行的信念与追求。

  在国网长沙供电公司举办的“电雷锋”续写新时代《雷锋日记》启动仪式暨主题话剧活动现场,一幕场景令人动容:

  “我是‘电雷锋’邓亚芝,坚守自动化专业18年”;

  “我是‘电雷锋’喻晖,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

  “我是‘电雷锋’叶佳明,夜(叶)以继日、万家(佳)灯明”;

  “我是‘电雷锋’胡海宁,要像雷锋同志一样做一颗‘螺丝钉’”……

  这些常年头顶烈日、脚踏泥土、迎风冒雪的“电雷锋”,此刻站在聚光灯下,身上依然散发着温暖而朴实的光。

  雷锋从未走远,雷锋就在我们身边。“电雷锋”瘦削的面庞写满坚毅,行动的脚步坚定有力,柔软的内心充满赤诚。这或许就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最具像化的表达、最打动人心的见证。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