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理论·智库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2月23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早春“织绿”大通湖

  湖南日报2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玉菡 通讯员 姜作舟 涂丹)2月19日,益阳市大通湖湖面上机器轰鸣,大通湖区生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驾驶船只往来穿梭,将一株株翠绿的水草种入湖底淤泥中。

  有“洞庭之心”美誉的大通湖,占地12.4万亩,地处洞庭湖腹地,曾因无序养殖,水质一度恶化为劣V类。2018年1月,大通湖全面启动水生植被种植工程,从中央深水区向岸线依次构建“沉水—浮叶—挺水”三级植被带,水生植被覆盖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大通湖水质提升到Ⅳ类。

  栽种水草是让河湖水质稳定提升的生物修复技术之一。沉水植物不仅能够固定底泥,将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自身生长的养料,还可为水体提供足够的溶解氧。此外,沉水植物还能为鱼类、底栖动物提供觅食、产卵、栖息场所,提高大通湖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

  今年,大通湖生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在大通湖空斑区种植10万公斤苦草,东岸种植10万株红莲地下茎,还将在南岸沿线种植苦草、睡莲、鸢尾等多种水生植物。为确保种植任务顺利完成,公司每天安排近20名工人开展水上种草作业。

  据了解,大通湖区生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种植水草1000亩,亩产4000公斤,2024年产值达800万元,不仅能满足本地水草种植市场需求,还畅销长沙、韶山以及湖北等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