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新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投资湖南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2月1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进路

  尹淑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全面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当前,应从理念、制度、模式、技术等方面着力,切实抓好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

  树立终身教育新理念,明确人才培养新目标。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推动着终身教育的集成化、智能化、现代化进程。应该注意的是,数字化技术在带来新的产业和工作岗位的同时,也会导致部分社会白领、知识工作者失去就业机会,这也就要求人们必须拥有更加丰富的知识储备、更加精熟的专业技能,方可适应新产业新岗位的综合性要求。对此,各级各类学校应该树立新的终身教育理念,明确将培育具有较强复合能力的高水平人才作为建设数字化终身教育体系的努力方向和时代目标,并以此引导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及时转变工作和学习理念,逐渐养成与现代学习型社会相契合的终身学习习惯,挖掘自身学习潜能,提升学习效率,扩充知识储备,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健全基础性制度保障,构建终身学习新生态。《纲要》明确指出,要构建以资历框架为基础、以学分银行为平台、以学习成果认证为重点的终身学习制度。当前,国家资历框架尚未建立,“学分银行”也尚处于部分教育类型和区域的探索阶段,学习成果认证亦未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构建以资历框架为基础、学分银行为平台、学习成果认证为重点的“三位一体”终身学习制度就尤为重要和迫切。首先,教育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共同研讨,出台国家资历框架,作好顶层设计;其次,应统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学分银行”制度、标准、程序及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第三,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畅通终身学习“立交桥”,构建灵活的学分认定和学历学位授予机制;与此同时,应积极探索如何与国际接轨,既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的学分银行标准体系和服务体系,又保障与推动学习成果和高素质人才的全球化流通。

  构建精准化教育模式,丰富主体学习新体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推动了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还极大促进了教育方式的创新和变革,为实现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提供了更多可能。数字化终身教育体系逐渐朝着智慧化、跨界化、精准化、多元化等方向转型,能够为需求各异的学习主体提供个性化服务,丰富其学习体验。其一,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创建的国家数字大学及打造的数字化、智能化全民终身学习智慧服务平台,能够打破时空限制,畅通各部门信息流通渠道,实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其二,综合运用VR、AR、元宇宙、融媒体等数字化技术所打造的沉浸式教学,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既能实现人机交互与虚实结合,又能将学习情景从自主学习的虚拟情境延伸至实践创新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为学习主体带来新的学习体验;其三,智能技术中的自适应系统还能对学习主体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绘制精确的学习者画像,根据其学习需求和特点,制定适合的学习策略,避免低效学习。

  加速数字化技术赋能,激发终身教育新动能。当前,终身教育体系正朝着高质量、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变革和发展,为此,必须抓住数字化技术这一“关键变量”。其一,认清当前的数字科技所呈现出的由连接衍生交互、由计算催生智能的发展态势,养成应用数字技术、数字思维和数字认知的自觉;其二,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国家科技支撑体系,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资源库建设,建立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支撑的有效机制,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促进科技人才成长发展;其三,推动数字技术和终身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全天候学习平台,实现学习主体与智慧校园、智慧终端、云端学校的互联互通,放大线下与线上、人工与智能全渠道服务效应;其四,拓展资源数字化呈现图景,加速互通集聚流转,有效弥合数字鸿沟,创新共建共享共维的全媒体资源供给,形成泛在可及、绿色智能、便捷普惠的学习生态,促进人技物融合、家校社协同,保障未来学习空间全场域迅捷转换。

  (作者单位:湖南开放大学)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