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鸿涛
2月7日,正月初十。益阳市赫山区谢林港镇清溪村,村民邓旭东家娶儿媳妇,热热闹闹。
“和往年相比,我今年办酒席节省了10多万元。”邓旭东笑容满面地说,移风易俗好,现在办喜事没啥经济压力。
清溪村,是人民作家周立波的出生成长地,也是《山乡巨变》的创作地。如今,小说里的村庄走入现实,清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我在山里摘了几枝茶子花,准备送给新贵人和新娘子。到了门口,我们才看见,木门框子的两边,贴着一副大红纸对联,红灯影里,显出八个端正的字样:‘歌声载道,喜气盈门’。”1957年11月,周立波在清溪村创作小说《山那面人家》,介绍了一场普通人家的婚礼。
68年后的今天,清溪村普通人家的婚礼,还是那样充满了乡土生活气息。
“每桌8道菜,猪肉、鸭子、竹笋等,都是自家产的‘土特产’。左邻右舍来帮忙,一桌菜的成本不超过500元。”邓旭东扳起手指头,算起账来:过去办酒席讲究“档次”,一桌菜的成本不低于1000元。20桌菜品,他家就省了近1万元。
2023年底,清溪村修订村规民约,实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
过去,在清溪村,婚礼上用的香烟,村民一般选择100元每包的香烟,一场婚礼100条香烟很常见。此次,邓旭东选择25元每包的香烟,数量缩减到40条。仅此一项,就节省近9万元。
拱门、气球,是农村办酒席最能体现“排面”的布置。清溪村村规民约规定,红白喜事,拱门不得超过5个,气球不得超过3个。
“前几年,村民办婚礼,拱门和气球要从村口排到家门口。像我家的话,拱门至少要80个。”邓旭东说,今年他家只安装3个指路拱门,这一块就省下7700元。
婚礼举办之前,邓旭东还在为儿媳妇的彩礼着急。
“儿媳妇说不要彩礼,没必要在乎形式,她更在乎婚后双方经营好小家庭。”邓旭东说,这样一算,这场婚礼至少节省10多万元,还不包括彩礼。
移风易俗“移走”人情负担,“加码”幸福生活。清溪村村规民约还约定,人情礼金不得超过300元,单方酒席不得超过20桌。邓旭东说,过去,他一年“人情债”要5万元。2024年,他吃酒席只花了2000元。
“我们村移风易俗取得村民的支持,离不开村支两委对‘不比排场比文明’的持续推广。”清溪村村委会副主任邓立平说。
2023年,清溪村村规民约实施前,村民周先生摆生日宴,打算布置30多个拱门。
“搭建拱门,抢占了路面的面积,影响行车安全,存在安全隐患,还浪费钱。”邓立平说,通过两次劝导,周先生同意取消拱门。
“我们村红白喜事理事会,倡导村民‘厚养薄葬’。”清溪村党总支副书记钟文科说。
村民谌达红对生病的公公数年如一日,端茶送水洗衣,毫无怨言。前不久,公公去世。有亲戚建议风风光光办酒席,家里“不差钱”。
钟文科建议“丧事简办”,谌达红一开始心里也犯嘀咕,担心亲戚们觉得寒酸,面子上过不去。理事会主动跟其亲戚解释,取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