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政清 吴胜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研院所作为知识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服务教育决策、指导教育实践、创新教育理论和引领教育舆论的重大使命。深化清廉院所建设,不仅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教育科研事业纯洁性、创新性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责任明廉。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教育科研院所深化清廉院所建设,首要任务是压实责任,以责任落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向纵深发展。将清廉建设纳入院所工作的核心议程,与教育科研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党组织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负总责,班子成员应履行“一岗双责”,按照分工抓好分管部门和领域的廉政建设工作,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建立责任清单制度,细化分解清廉建设目标任务,明确各责任主体在人事招聘与晋升、科研项目管理、经费使用监管、学术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具体责任内容、工作要求与考核标准,确保责任到岗、到人。强化责任考核与追究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清廉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绩效奖励、评先评优等挂钩,对落实责任不力、发生廉洁问题的部门和个人严格追责、问责。
教育植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教育是深化清廉院所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应在抓常态、长效上下功夫,以厚植廉洁土壤。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将廉洁教育纳入院所年度学习与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党纪国法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党纪法规和教育科研领域的相关规章制度,使干部职工明晰法律红线、纪律底线。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与科研诚信教育,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引导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科研价值观,坚守学术诚信底线,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制度立廉。制度是现代治理的基础。健全加强党的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做好制度废、改、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涵盖基本制度、专项制度和具体制度的现代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制可循、有制可依。紧盯权力运行的关键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问题易发的风险点,深入开展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洁风险防控排查,有针对性地完善制度漏洞。完善制度执行落实、督查督办等机制,强化过程管控与结果评估,保障制度有效实施,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文化润廉。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廉洁文化建设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是深化清廉院所建设的灵魂工程。深入挖掘廉洁文化的丰富内涵,既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廉洁思想养分;又结合教育科研实际,将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中蕴含的有教无类、严谨治学、诚信科研等理念融入廉洁文化,融入院所文化理念体系,使廉洁成为教育科研人员的内在追求。积极探索廉洁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既发挥传统阵地的基础作用,用好报纸、杂志、读本、手册、文化场馆、长廊、标识等传统载体;又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电子显示屏、主题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App等新媒体平台,运用动漫、微视频、VR等新技术手段,拓展廉洁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结合院所自身历史、学科优势与地域文化特色,创新开展自选动作,如设立“廉洁文化”研究项目、“清风科研奖”、评选“清廉单元”样本等,打造特色廉洁文化品牌。
监督护廉。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把监督执纪作为深化清廉院所建设的“保底”工程,以全方位、常态化、精准化监督,高悬“不敢腐”威慑之剑。健全监督体系,将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与社会监督等有机结合,构建多元融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架构,形成严密且有活力的监督大网,让腐败行为无处遁形。建立常态化与专项化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一方面,将常态化监督检查融入日常,通过定期数据监测、流程审查、人员访谈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分析研判,针对特定时期的重点任务、热点问题或举报线索开展专项督查,如科研经费专项审计、学术不端专项整治等。强化执纪审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严肃追究责任,加大对典型案例的通报曝光力度,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警示干部职工坚守廉洁底线。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纪委副书记,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24年度专项课题“湖南教育科研机构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2024YKT0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