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新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12月11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基

  顾光海 程帅

  核心提示 

  “双主线”这一科学论断,既是对民族地区工作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巩固和拓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指明了党的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强调“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双主线”这一科学论断,既是对民族地区工作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巩固和拓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指明了党的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大意义。迈向新征程,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为重要抓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基。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和作用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丰富内涵,是中华各民族在共同开拓疆域、共同书写历史、共同创造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过程中,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取得一致性或共识性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身份归属的认同。

  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空间的延伸,也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新场域,已成为继陆、海、空、天四个疆域之后的国家“第五疆域”。依托网络技术构建的网络空间场域信息良莠不齐、存在大量潜在风险。为此,必须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网络空间场域面临的风险或挑战。实践证明,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不仅可为密切新时代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搭建起新平台,也为党占领舆论思想文化阵地拓展了新途径,在维护稳定、化解矛盾、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发挥网上群众路线优势和作用,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网民,一切依靠网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做到从网民中来、到网民中去,体察民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进一步密切党群血肉联系。主动适应新时代要求,坚持在法治化、规范化要求下开展工作,全方位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各族群众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延展党群“同心圆”半径,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通过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路径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应抓紧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既在思想上教育引导,又在实践中步步推进,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应心怀“国之大者”,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五个认同”“四个与共”,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坚持守正创新,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丰富、形态多样、分布广泛,结合互联网传播特点创新表达内容,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能力建设,必须做好“守正创新”这篇大文章。即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不位移,同时把科技创新、媒体转型升级和数字智能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好国内外社交媒体的传播效能,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媒体传播体系。

  发挥互联网的创新效应,拓宽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掌握好互联网宣传这门学问,借助网络技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动把握传播领域数字化、移动化、社交化、轻量化、可视化新趋势,熟稔网络化表达,深挖网络话语、网络热词背后的网民心理和群众诉求,抓住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发展带来的机遇,让推送内容兼具思想性和生动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教育内容的黏性,全方位、多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挥互联网的圈层效应,扩大认同。互联网构建的分众化、社群化、圈层化、去中心化的多元化传播模式,消解了传统媒体“点对点”“点对面”的一元化传播模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把握好互联网传播环境的复杂性和圈层性,也要把握好各个圈层之间的文化特性和关系性;既要发挥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引领和价值引导作用,也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加入更多生活场景和服务功能,满足人们的互动和社交需求,形成圈层效应,又要以符合圈层爱好的方式,进行分众化和个性化传播,让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创新融合、良性互动,努力变“圈层群体”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同心圆”,不断增进广大网民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发挥互联网的乘数效应,提升效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在“有效”上下功夫。网络的超链接结构决定其对信息的传播与扩散具有放大、倍增和叠加的作用,可以推动信息的快速流动以及传播效能的显著提升。应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方向、重点,加强各类媒体平台之间的相互协作,更好发挥互联网的“乘数效应”,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协同战”。另外,数据作为新时代的重要生产要素,可以为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推进信息精准传播提供各项指标,从而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化为“易理解、易接受、易传播”的共享文化符号,针对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群体进行精准传播,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呈现、“有感”表达、“有效”展示,为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广度与传播效能赋能。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本文为新疆党建研究会重大课题研究项目“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的实现路径研究”(XDY2023ZD001)阶段性成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