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作出部署安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探索以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进路,搭建渐次性富裕、新空间赋能、更加公平更有活力市场环境的实践框架,是促进城乡融合、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方式。
走“先富—后富—共富”的渐次性富裕发展道路。优先发展中心城市,通过区域增长极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符合“先富—后富—共富”的发展逻辑。作为一条以时间逻辑推进共同富裕的渐次性发展道路,它当前正面临着空间区域差距的现实困境,需要立足科学的区域协同发展理念,从超越区域间自然空间限制的视野谋求发展。具体而言,就是立足当前社会发展水平,先易后难,优先和重点发展中心城市,而后通过中心辐射、以点带面、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等举措,畅通区域经济发展“经络”,形成区域联动格局。同时,建立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促进各类要素资源自由流动,整体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更好促进中心城市和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
以“数字经济新空间”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长极的带动效应是中心城市“以点带面”发展模式的核心所在,实现这种带动效应必须加强城乡关联,这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镇化的基础。以往城乡之间的关联,主要具体于空间地理层面上的关联。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城乡间信息、知识、人口等的流动将城乡多层面关联起来,这种流动促进了城乡间资源的共享,从而使城乡间发展方式发生转变。其一,区域关系从空间距离让位于经济关联,区域间网络连接紧密,形成流动、共享、弹性的网络结构。其二,市场需求从集中式、大规模、批量化转向分散式、小批量、体验式、个性化和多样化,市场导向从供给端转向需求端,需求端凸显消费者的主体性,经济效率的提升从依赖政府投资转向依赖供给侧调整,“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得到深刻体现。区域发展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增长极增长带动协调发展的根本动力。
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从非均衡到均衡,再打破既有均衡,实现更高质量的均衡的动态上升过程。因而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在适度差距中实现区域整体效率的提升,发展中心城市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效率基础。从效率与公平统一的视角看,中心城市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强与市场的融合,顺应市场规律,促进市场更加公平更有效率。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区域协调发展,需要通过区域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强化区域间的紧密度。一方面,发展中心城市应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建设更多一流企业。通过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为经济增长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进而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此文为2023年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共同富裕目标下长沙‘强省会’战略的共富逻辑及实践进路研究”(2023CSSKKT2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