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国华
说起难修的铁路,宜万铁路算得上其中一条。这条东起湖北宜昌西至重庆万州区的铁路,全长377公里,共有隧道159座,被评估为高风险的隧道达34座之多。其中齐岳山隧道就有溶腔150个,建设者近5年时间才推进了3000多米,是中国单公里耗时最长的铁路。
宜万铁路的前身是川汉铁路。二十世纪初由詹天佑受命修建,但修建20多公里就被迫停工。新中国成立后,也曾打算修筑川汉铁路,终因技术等原因而壮志未酬。2003年再次开始重新修建,到2010年正式通车,历时7年之久。因此,宜万铁路也被称为铁路修筑史上的“老大难”。从詹天佑的破土动工,到2003年再次重新修建,近百年宜万铁路经历了几番动工、下马的艰难选择。但终究在中国建设者的久久为功面前,最终攻下了宜万铁路这个“老大难”。
“老大难”,并非铁路所独有,很多行业、很多地方都有一些“老大难”。现实中,面对改革发展中的“老大难”问题,有的干部不是“迎着上”,而是“绕着走”,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唱功”好、“做功”差,会上“热”、会后“冷”,前面紧、后面松;有的习惯当“二传手”“甩手掌柜”,“只在岸上空喊号子,不到水中用力划船”,只当“评论员”,不当“战斗员”等等。结果,一些工作层层批办转办,看似层层落实,最后却变成层层落空,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木匠钉钉,多数不是一锤到位,往往是一锤接着一锤敲。解决“老大难”,也和钉钉子有很多相似之处,需要用钉钉子的韧劲,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解决,一项工作接着一项工作落实。如果遇事“一分决心、三分热情”,劲头儿很猛但缺乏耐心、缺乏韧劲儿,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只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既容易错失良机,还可能产生新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认准是正确的事情,就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干下去,决不半途而废,决不南辕北辙,决不回头倒退。”对于个人成长来说,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积累,才能增长学识、锻炼才干。对于一个单位、一个地区发展来说,在目标任务确定之后,以一抓到底、锲而不舍、善始善终的韧劲,在“抓长”和“抓常”上下真功夫、苦功夫,保持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耐心和耐力,才能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作者单位:河南省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