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植物“化石”,缕缕银丝济世人

    江垭林场内近120年树龄的杜仲树王。 通讯员 摄

    发汗后的杜仲树皮成品。

    炮制后的杜仲丁成品。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珏 摄

    皮晓华在炮制杜仲皮。  

    药农在环剥杜仲树皮。

    扫描二维码,可查看《岐黄之路·本草出“湘”野》新湖南专题。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杨俊伟 杨秀兰

  【名片】

  杜仲,又名思仲、思仙、仙仲、木棉、丝棉树、玉丝皮等,多年生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0多米。

  杜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有云: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

  杜仲浑身是宝,其皮、叶、花、果等均能药用,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等多种功效。

  慈利县是杜仲主要原产地之一。慈利杜仲是“湘九味”药材之一、湖南省道地药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种。

  我们无法看到几百万年前的它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有着怎样的风姿。

  我们只知道,第四纪冰期来临后,地球上,唯其留存于我国中部,并穿越千年风霜,泽福华夏大地。

  它,是杜仲,是“活化石”,被后人亲切地称为“中国树”。

  早在2000多年前,智慧的先人便已发现其树皮的药用价值。而后,其叶、花等部位的独特药性和食用价值,也逐渐被世人知晓,并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这种中国独有的单属单种植物,低调且静静地奉献着毕生精华。

  这一次,我们一路向西。去见它的挺立与谦逊,去寻它的智慧与才情。

  此木土里长,人中亦平常

  10月下旬,秋阳和煦。慈利县西北部的江垭林场,场长艾伟和村民老杨一道,按惯例来巡查这片杜仲林。

  一棵杜仲树前,老杨拿着镰刀和锉刀,准备环形割开树皮。可树皮明显变粗变硬,他费了很大劲,只割下了一块。

  每年5月前后,才是采收最佳时节,那时,一片完整的树皮能轻松割下。杜仲浑身上下都有丝,无论是粗糙的树皮还是宽大的叶片,只要你轻轻一掰,就能看见其中浓密的银白色拉丝,甚是好看。

  林场最高海拔1121米,山体庞大、溇水环绕,杜仲在这里生生不息。

  1952年全国中药材普查时,慈利境内有杜仲2万多亩。195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并请来国外专家指导,建起了全国第一个专门种植杜仲的国有林场。

  艾伟仰视着眼前一棵棵杜仲树,恍惚间,思绪又被拉回童年……

  在他的记忆里,杜仲是大人们眼中的“摇钱树”。

  20世纪80年代起,慈利县大力发展杜仲种植,杜仲总面积最高时达40万亩。当时,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杜仲。

  但最初,艾伟是被“杜仲”二字吸引的——它别名思仙、思仲、木棉等,听起来便有温厚感。

  其花不馥郁,其干不张扬。但,它并不普通。

  以其树皮为例,它是一味滋补药材,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

  小时候,他时常跟着大人们一道,在采收季将树皮扒下来,以求生计。长辈告诉他,这些能被“扒皮”的树,至少要经过12年漫长且顽强的生长。

  “杜仲是以传说中的人物杜仲而命名,但我觉得它也契合‘独种’的谐音。”与杜仲打了几十年交道,艾伟对它有着特殊的理解。

  书里称杜仲为“植物黄金”,但艾伟觉得杜仲根本就不“金贵”。它完全不挑剔自己的生长环境,纵使在瘠薄的红土地,或是悬崖峭壁,也能够存活。

  摸着树皮深刻的纹路,一股粗糙感和厚重感涌入手心。艾伟随着树干仰望,但见高高的树冠隐入迷蒙的山雾间……

  “它高耸挺拔,但独立谦逊。”艾伟久久仰视着。倘若边上的樟树或其他植物“抢势”,杜仲会默默“让位”;而自身生长时,其树枝会尽量地向外伸展,为树叶和花朵提供更多的生长空间。

  “此木土里长,人中亦平常”——不挑剔,不依附,不谄媚。华夏独有的本草,像极了中国人的风骨和心智。

  良方垂百代,中庸却芬芳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制成中药饮片,方能入药。这是中医药的独到之处。

  杜仲也不例外。炮制杜仲可以破坏其胶质,有助于提取有效成分。它一般可盐炙、炒炭,或打成粉末入药。

  被农户割下来的灰褐色杜仲皮,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中华本草,究竟如何从一株植物到一味药?

  我们拜访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岁的炮制专家皮晓华。

  11月14日一大早,他便准备好了竹筛篮和刀具。身旁的原材料,早已在慈利经过堆放发热、完成“发汗”,内皮由白色变为紫黑色,而后被清水渗透。

  “‘少泡多润、药透水尽’,否则药性全到了水里,就浪费了。”这是求学时代恩师李仕富传授的箴言,皮晓华牢牢记在心上。

  他平铺一张杜仲皮,用药刀将其切成条状。刀面上的印记是岁月的痕迹,今年已是他从事炮制的第34个年头了。

  很快,他的手中便出现了一捆“杜仲皮条”。而后,将皮条叠放一一切丁。这更需要力道,以及手法的稳定。

  盐杜仲,有补肾强腰的作用。炮制过程中,每100克杜仲,用食盐2克。食盐与水在量杯中混匀,均匀地撒在切好的杜仲丁上。

  药已润透,文火备好;反复炒制,直至断丝……此时的盐杜仲,大小均匀、干脆轻薄。

  在“千锤百炼”中,杜仲释放精华,等待一个华丽的转身。

  但唯一不变的,是其与生俱来的秉性。

  “杜仲的中庸、平和,是它最令人钦佩的特质。”这是慈利县林业局干部柴勇的理解。从小耳濡目染,而后勤学深耕,他深谙杜仲的用药之道。

  他告诉我们,中医实践中,杜仲的配伍使用非常广泛,主要是基于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通过与其他中药材配伍,以增强其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功效,还可用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现代疾病治疗。

  与当归配伍,可增强补益肝肾,调经止痛;与川芎配伍,治外伤腰痛……它就像一个万能的“搭子”,与同胞相互成就。

  可贵的是,即使“能者多劳”,它却从不“好大喜功”。

  碰到比它“强”的鹿茸,它能自降其烈性;若遇到比它“弱”的药材,必会使出浑身气力予以弥补……其药性的确和它的名字一样温厚。

  它就是如此淡然。

  在《神农本草经》中,杜仲被列为上品。但是,它却活出了“久服轻身不老”的泰然——唯有久服,才能见其功效,颇有“路遥知马力”之感。

  通身皆为宝,润泽于世间

  慈利县已有上千年的杜仲栽培历史。

  勤恳的乡民,世代投身林垦、坚持耕耘。淡然的杜仲,千百年来,一如既往守望着这片土地。

  人们将其视为中医药里的“绿色瑰宝”,除树皮之外,其叶、花、籽等各有功效。

  杜仲叶可以泡茶、煮粥、泡酒、制作菜肴、榨汁做面条等;杜仲雄花含有60多种有效植物成分,包括对人体大有好处的氨基酸、钙、锌等营养物质,被列为我国新资源食品原料……

  通身皆为宝的杜仲,始于自然,无私地润泽人间。

  在慈利,为保护杜仲、发展杜仲而不懈努力的人也越来越多。

  张家界华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80后”黎干便是其中之一。2012年,他返回家乡追随父辈的脚步,承包了1000多亩地种植杜仲。

  彼时,慈利县的杜仲种植曾遭遇瓶颈,但父子俩咬牙坚持着。

  2016年,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技术发展,“杜仲矮化种植技术”让他看到了新希望。这种技术,主要通过控制杜仲的生长高度和密度,将主干高度控制在2米以内,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并方便人工采收。

  具有极强生命力和适应能力的杜仲很快便适应了矮化种植。

  在此基础上,慈利县又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杜仲林下间作花生、蔬菜、茶叶等。

  下一步,这里将加快发展“仿野生种植”,通过改善杜仲的生长环境,让其在一片安全、干净的乐土拔节生长,确保质量。

  黎干的杜仲种植之路如今走得稳当,在全县垦出了1.1万余亩杜仲林,只待来年有更大的收成。

  艾伟和江垭林场,也有新的计划在酝酿。明年,他想再出去收集一些优质种质资源,并申报建设国家级木本药材种质资源库。

  静默如初的杜仲,也在等待来年的新生。

  人和本草,都坚信着——来年,一定又是个好年。

  【产业链接】

  慈利县有上千年的杜仲栽培历史,也是全国最早发展杜仲产业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杜仲之乡”。

  当地杜仲产品主要有杜仲茶、杜仲保健品、杜仲食品、杜仲药材等。据统计,慈利目前拥有17.2万亩杜仲林,年产值达2亿元。

  杜仲寻踪:探寻中药文化的绿色密码

  杜仲寻踪:探寻中药文化的绿色密码

  【青年观察】

  杜仲寻踪:探寻中药文化的绿色密码

  李京蔓 张梓烁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穿梭在慈利的山间小道,一株杜仲王吸引我们驻足。中医药从远古走来,在华夏大地播撒芬芳。身为学生,我们是第一次如此了解杜仲的“前世今生”。

  杜仲,这个曾在《神农本草经》中闪耀的名字,如今依旧在这片土地上静静生长。它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不仅承载着千年的药用价值,更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基地药农的脸上。他们一边熟练地采收着杜仲,一边自豪地告诉我们:“杜仲的全株都是宝。”每一片叶子,每一块树皮,都蕴含着自然的馈赠和“天人合一”的智慧,这正是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慈利杜仲基地,我们见证了杜仲从传统炮制到现代提取的转变,从单一药用到多元化开发的历程。每一次蝶变,都是传承与发展的缩影,是古今智慧的交融与对话。

  归途中,我们回望那棵古老的杜仲王,它在暮色中显得神秘而庄严。我们知道,杜仲的绿色密码,以及它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已悄然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成为一段旅程的记忆,一份责任与担当。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