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狄远
当下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与碰撞愈发紧密,为提升湖湘文化影响力、传播力、辐射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建设湖南国际陆港是我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契机,应坚持以文塑“港”,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培育文化+临港产业新亮点,发挥文化赋能的重要作用。
文化赋能湖南国际陆港人才培养。随着湖南省与东盟国家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湖南国际陆港建设迫切需要大量相关人才。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湖南高校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湖南工商大学、湖南科技学院、怀化学院等高校开设了跨境电商专业,积极围绕湖南国际陆港建设开展相关人才的培养。
文化赋能湖南国际陆港人才培养体现在湖南高校为更好地服务湖南国际陆港建设,注重培养人才的跨区域交流能力。湖南高校开设东南亚国家文化、跨文化交流、东南亚小语种、湖南国际陆港专题等理论课程,使学生了解并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国际陆港运营的影响。培养国际陆港人才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解决文化冲突,消除文化隔阂,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帮助人才树立全球思维,激发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从而有效推动国际陆港业务的发展和升级。
文化赋能湖南国际陆港科技创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湖南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湖湘文化资源,湖南国际陆港以文塑“港”,将湖湘文化内涵融入国际陆港建设中,使湖南国际陆港更加有底蕴有特色。为湖南国际陆港打造品牌IP,讲好品牌故事,树立湖南国际陆港品牌形象,推动了湖南与东盟国家文旅、商务、海关等部门合作,形成具有湖南国际陆港特色的旅游文化、物流文化、贸易文化,并在湖湘文化出海的同时通过文化引导市场需求,推动湖南国际陆港相关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如湖南非遗+数字化,临港区域文旅+数字化,文创产品+数字化等。文化不仅为湖南国际陆港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源,也为湖南国际陆港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灵感。
文化赋能湖南国际陆港经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湖湘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为湖南国际陆港助力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以湖南怀化为例,该地提出“怀景怀乡怀味”的文化宣传定位,还为国际陆路港设计了“陆小港”和“怀小稻”这样的文化IP形象,为湖南国际陆港提升了国内外的影响力,给当地产品赋予了独特的魅力,使首届RCEP经贸博览会获得了RCEP成员国的高度关注,提升了品牌竞争力。
国际陆港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竞争力不仅取决于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还与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密切相关。文化交流融合能够提升国际陆港的文化软实力,吸引更多的国际企业和投资者入驻。同时,通过文化交流,国际陆港可以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地方特色,增强对国际市场的吸引力。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各国人民更加直观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从而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这种了解和友谊有助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误解和偏见,推动贸易的顺利进行。以西安国际陆港为例,通过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国际美食节等活动,西安国际陆港成功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和投资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繁荣。这些文化交流活动不仅增进了中外友谊,还促进了国际贸易合作的发展,为消除国际贸易隔阂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化具有整合作用。凭借湖南国际陆港融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的发展东风,湖湘文化能够很好地协调湖南当地资源,通过文化传播使湖南优势资源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在湖南与东盟文化交流中,湖南特色非遗文创、湖湘文化故事、湖南国际陆港形象通过跨境直播带货、短视频宣传、海外社媒广告、湖南与东盟合作的电视节目等进行传播,不断引起东盟市场的共鸣。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湖南国际陆港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渐集合湖南优势产业,形成湖南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不断挖掘湖湘文化内涵融入湖南国际陆港建设,湖南国际陆港变得有内涵、有生机。
【作者系怀化学院商学院教师。本文为2023年度湖南和平文化研究基地项目“湖南国际陆港对外开放建设环境下和平文化传播机制影响因素研究”(HPZB2023-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