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丽
湖南日报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文学里的村庄·石榴花开》深耕文学原乡,用文学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报道扎根于文学原乡,借助文学叙事中的典型的中华文化符号,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抽象认知,转化为对山乡巨变的真实体会。将微观与宏观视角相结合,以民族村庄的小视角,反映了新时代下乡村的“山乡巨变”。
从刘亮程笔下的菜籽沟到马金莲生活的西海固,从乔羽荡气回肠的山歌到婉转绵延的桑植民歌,从阿克鸠射刻画的“一步跨千年”到鲍吉尔·原野散文集中内蒙古草原的壮阔,从阿来执着于阿坝州生态环境的改善到迟子建笔下鄂温克人与驯鹿的一天。报道以“图+视+文”组合拳方式刻画壮丽的乡村画卷,描绘了乡村振兴政策下各民族村庄的发展。
丈量脚下大地,真实走访描绘大美中国。湖南日报社记者深入采访村庄,扎根泥土芬芳,用细腻的笔触探寻文学与乡村、时代的关系,践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使系列报道更具生命力。在内蒙古根河,了解一段人与森林、驯鹿的百年传奇。在内蒙古赤峰,聆听一支悠长的原野牧歌。在湖南桑植,在《马桑树儿搭灯台》中感悟相爱无法相见的红色爱情故事。在四川凉山,面对2556级钢梯,望见悬崖村跨越式变化。在广西河池,感受《刘三姐》超级IP带来的文旅融合大发展。在新疆木垒,亲眼目睹“一个人的村庄”是如何变成“一群艺术家的村落”。
守住人民本心,民族融合温暖群众心窝。在这组系列报道中,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乡土情结、民族融合、生态文明建设字眼不断出现。各地人们借助文学、民歌、影视作品等艺术力量,发挥主观能动性,乘上了“文化+旅游”的东风,打造了一张张独具特色的地方名片,不仅发展了当地经济,也改变了人民群众的观念,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坚持创新发展,融合报道构建传播矩阵。这组系列报道进行大胆创新,实现了“报、网、端、微、屏”全方位、立体化的呈现,展现了8个民族面貌的沧桑巨变,民族文化的勃勃复兴,民族关系的血脉相融。有效打通各类传媒渠道和平台,实现跨媒体、跨平台传播,全网总阅读量超2.7亿次,引发了青少年阅读民族经典的热潮和人们对民族地区村庄的热情向往。
(作者系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