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聚焦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湘潭,写在湖南公路史上的多个第一

  蒋 睿

  古时的湘潭为湖南重要的商贸集散地,素有“小南京”“金湘潭”之美誉。湘潭商贸繁荣皆因水路和陆路交通发达,有“九州通衢”之称。

  从长潭航线的开通到长潭军路、潭宝公路建成,湘潭的交通发展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这些公路不仅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也见证了湘潭乃至湖南公路交通的变革与发展。

  湘潭潭宝汽车站曾开创多个“第一”

  步入近现代,湘潭的交通发展更是走在了湖南的前列。1897年,长潭航线的开通,让湘潭成为湖南少数几个最早通轮船的商业城市之一。随后,从1913年至1921年,湘潭的土地上诞生了全省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筹资、自主施工的公路——长潭军路(后更名为长潭公路)。这条公路的开通,不仅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也为湘潭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长潭公路开通的第二年,其延长线潭宝公路的修筑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与长潭公路一样,潭宝公路的修建同样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而潭宝汽车站,这座始建于1925年的建筑,更是以其独特的碉堡式外形和开创性的设计,成为了湘潭交通史上的一座丰碑。

  初次见到潭宝汽车站的人,无不被其独特的外观所吸引。“这是汽车站吗?怎么像个碉堡?”这样的疑问,几乎成了每一位到访者的开场白。花岗岩护坡的高台,层叠的圆柱碉堡形主体建筑,圆形的天井顶底直通,屋顶四周配以高大的窗户……这一切,都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坚固的堡垒之中。

  潭宝汽车站不仅外观独特,其内在设计更是充满了现代气息。它是中国第一个采用砖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代化汽车站,也是中国第一个实行人车分流的车站。车站内设有站房、车房、转车坪、停车坪、汽油室、码头护墙等区域,功能完备,布局合理。旅客们可以从轮渡码头和街道轻松步入站房候车,而车辆则沿着屋顶的环形车道有序进出,实现了人车分流,极大地提高了交通效率。

  潭宝汽车站还是湖南公路的一个重要枢纽。上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间,这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是沟通湘潭地区水路、公路的交通枢纽。窑湾一带商旅众多,饭馆、旅社林立,从唐兴桥到潭宝汽车站这一段路,每天过往的旅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交通的发展,潭宝汽车站也逐渐走向了衰落。1961年10月,湘潭湘江一大桥建成通车,公路交通日益便捷,潭宝汽车站的客流量逐渐减少。1964年,这座曾经辉煌的汽车站停止了营运。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它先后被改为零担货运站和货运仓库,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但历史的尘埃并未将其掩埋。2006年5月,潭宝(窑湾)汽车站被列入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随着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整治建设项目启动,潭宝汽车站再次回归公众视野。经过修缮和广场码头建设,它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成为窑湾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如今,潭宝汽车站不仅是一座历史建筑,更是湘潭人民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和传承。

  长潭军路——湖南现代公路运输的开端

  1913年春,湖南省都督府着手修建湖南第一条公路——长潭军路,连接长沙与湘潭两大城市,全长50.11公里。这条公路不仅是湖南现代公路运输的开端,也是中国第一条标准的汽车公路,在公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长潭军路的修建历经波折,从1913年春动工至1921年秋竣工,历时9年,耗资90万银元。期间,因军阀混战和经费问题,工程多次停工又复工。公路起点位于长沙协操坪,终点为湘潭盐码头,路线大部分沿原驿道延伸,穿越南湖港、大托铺、板塘铺等地,跨越粤汉铁路,最终抵达湘潭。

  长潭军路的修建不仅便利了军事运输,也为两地经济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公路未竣工前,湖南尚无汽车,直至试车仪式上,两辆法国新式汽车的出现,才让湖南人首次见识到公路交通的魅力。随后,龙骧长潭长途汽车公司成立,成为湖南第一家汽车客运公司,推动了湘潭汽车客运的发展。

  然而,长潭军路的运营初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司机和修理工多为外国人,且汽车知识匮乏,维修困难,加上军阀敲诈勒索,龙骧公司一度亏损严重。直至湖南省政府接管并转为官办,情况才有所改善。同时,湖南开始自主培养司机和修理工,欧阳镜明成为长潭路上第一个中国汽车司机。

  长潭军路的建成,不仅改变了长沙与湘潭之间的交通方式,也促进了湖南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尽管与现代公路相比,当时的长潭军路显得简陋,但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却不可小觑。它见证了湖南人民在动荡年代中的坚持与努力,也展示了湖南在近代公路交通史上的领先地位。

  如今,长潭军路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但它留下的不仅是公路本身,更是一种精神——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后来者在交通建设上不断前行,为湖南乃至中国的交通发展贡献力量。

  潭宝公路碑亭见证交通变革

  1922年春,潭宝公路作为长潭军路的延伸线开始修筑,连接湘潭与宝庆(今邵阳市),至1928年夏全线通车,总长172.83公里。此路段的建设起源于1913-1921年间,由湖南省督军谭延闿主导修建长潭军路后,鉴于筑路的重要性,决定加修潭宝公路。

  然而,1920年湖南遭遇春荒夏旱,粮食歉收,修路资金告急。为此,成立了以赵恒惕、熊希龄为会长的“湖南华洋互赈会”,并委派胡美赴美国筹款。在多方努力下,最终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招募近万名灾民于1922年5月开工。1924年6月,湘潭至湘乡段先行通车,全线则于1927年4月完成。潭宝公路的通车极大地促进了商贸往来,结束了传统的肩挑牲驮方式。

  为纪念这一重要工程,1925年湘中公路局在潭宝公路起点修建了潭宝汽车站,并设立了“湖南华洋互赈会创修潭宝公路碑亭”。碑文由熊希龄撰文,详细记录了修建潭宝公路的背景、过程及费用等,是中国公路文化的宝贵遗产。遗憾的是,该碑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因拓宽桥面而遗失,后于1986年找回。

  1981年,潭宝线被命名为国道320线。1987年,为纪念潭邵公路建成60周年,湘潭市人民政府重新修建了碑亭。1993年,该碑亭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再次确认其文物保护单位地位。2016年,市政府批准纪事碑回迁原址,并于2017年2月在汽车站轮渡码头旁新建碑亭,将纪事碑永久安放其中,供游客观赏,以此铭记这段历史。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