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敏 吴蔚
培育致富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国家高度重视致富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先后印发政策文件,着力提高培育实效。要推动培育工作落地落实,必须从目前各地培育实践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下存在的培育瓶颈问题精准施策,制订方案举措。
致富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实践。目前,在培育主体方面,主要由政府涉农部门负责摸底调查、培训组织、项目管理、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和绩效评价等;高校开展农民学历教育,培养高层次农业人才;科研和推广机构提供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行业协会、企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培育工作。培育内容方面,涉及作物生长生产知识、农药化肥知识、农机知识、经营管理与加工、农业金融财会知识、农政法规等诸多内容。在横向上涵盖各种常见农作物,在纵向上拓展农户素质,延伸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助力农民增收。培育形式方面,主要是通过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云上智农App开展线上教学;通过专家讲授、典型介绍、案例分析、交流讨论开展线下教学;通过“田间课堂”、现场示范、观摩考察、实习实训、技能比赛等开展实践教学;联合院校专家、“土专家”“田秀才”等组成后续服务团队实施跟踪指导。
致富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的培育瓶颈。培育质量待提升。课程内容与乡村振兴目标不匹配,存在重理论、轻实操,重单一农业、轻产业融合,重政治话语、轻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等问题。培育项目针对性不够强。课程设置单一,忽视参训农民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多样性与特殊性;时间和地点不合理,影响农民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培育服务不够到位。部分机构因人均培训费用低压缩培训时间和内容;师资多为兼职,制约了长期跟踪反馈服务;线上培育监管与指导不足;缺乏个性化咨询与现场指导,农民实际问题解决受限。长效机制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扶持力度较小、目标不精准、配套措施不够等。比如,大多数受众认为未能获得实质帮助,其证书作用不大,培育持续性差;相关部门在扶持对象上采取主观选择,偏爱大项目带头人,对于规模小、见效慢的项目关注较少;致富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缺乏成长晋升平台,其医疗、社保及子女入学等仍然有待解决。培育体系待进一步健全。当前主要依靠中央和省级财政拨款,人均培训经费受到较大限制,授课、教材、场所租赁、交通食宿和管理等存在经费不足问题;培育工作涉及诸多部门,各级行政部门资源暂时未实现纵向有效衔接、各类培育机构资源还未能横向充分共享,培育资源较为分散;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部分市县培育机构人员较少,缺乏优质师资,无固定场所,难满足大规模、多层次的培育要求,培育条件较为匮乏。
致富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对策。首先,优化课程,强化师资。要着眼实际需求。调研地区现状,分析人才需求,明确各个地区的培训目标和工作方向;分析学情,建立本地培育数据库,梳理培育重点。要注重分类培育。比如,为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设置实践性课程;为返乡创业者设置电子商务、生态环保、创新创业等课程;为普通农户设置种植养殖知识、精神文明等内容。要充实师资队伍。扩大师资选聘范围,提升培育服务质量,完善评价体系。其次,加大扶持,完善机制。要实施激励措施。设立专项资金,实施精神奖励的同时给予适量物质奖励,激发致富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内生动力。要建立良性互动机制。政府部门精准对接农民扶持需求,在土地、用电、税收、子女教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给予致富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倾斜支持。要畅通成长通道。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从致富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中吸收适量优秀人员,强化基层组织力量。最后,拓宽财源,整合资源。要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投入增长与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相符。要引导农业企业、集体经济、合作社及社会力量等共同投入,充实培育经费、完善融资服务,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要促进多方协同。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导,涉农院校、科研机构及农技推广部门为核心,结合乡村产业园区、农业企业与合作社为实践基地,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及市场培训机构为补充,打造多主体协同培育大格局。
【作者分别为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高级工程师,长沙市委组织部干部。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大课题“乡村振兴实施主体农村致富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建设研究”(XSP2023ZDA00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