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湘江副刊·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7月1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源自灵魂深处的虔诚

    高仿铜鼓山青铜器。

  张逸云

  倘若不是汤佩珂刻意介绍,我不敢相信,眼前陈列的簋、爵、斝、鬲、罐、铜剑、铜矛、青铜觚等16样古物件,都是高仿品。这些仿制品,以长江岸边的陆城铜鼓山殷商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为范本,无论规格、品相、成色、包浆,几乎跟真品一模一样,在温和的阳光下,散发出神秘而古老的气息,让人恍然回到那个久远的时代。看到一群上身赤裸、下裹兽皮的殷人,在树木葱茏的铜鼓山忙忙碌碌。他们或烧制石陶,或铸造青铜鼎,或庆贺渔猎与播种的收获,铿锵有力的吭唷声和粗犷豪放的歌声,同山脚下万里大江的喧嚣浑然一体,构成生机勃勃的自然生态图景。

  其实,这个场景,时常出现在老汤兄弟几个脑海里,梦境似的奇妙。他们感受到,自己跟那些远古人,有着某种精神上的契合。尽管这是特定意念的过度强化,但久而久之,在汤家人心里变得自然而然了。对近在咫尺的铜鼓山,多了一份敬畏和崇拜。

  铜鼓山遗址周边,北濒长江,南邻洞庭,矮丘遍布,沟壑纵横,河湖沟渠星罗棋布。高低错落的地势和复杂多变的地貌,形成风景的多样性和层次感。自宋嘉祐以来,就有“教广春水”“鱼梁晴霭”“马鞍落照”“嘉祐晚钟”“莼湖夜月”“西湖莲芳”“杨林晚渡”“儒矶渔唱”组成的“湘湄八景”。

  汤家挨铜鼓山也就一碗汤的距离。小时候,汤佩珂经常领着弟弟妹妹在山里转悠,采蘑菇,摘野果,捉迷藏。忽然有一天,有人把山给封了。一群陌生人脸色严峻,拉起警戒线,竖起警示牌,告示上写得明明白白:“文物重地,无关人员,不能进入!”

  他们一路攀上山顶后,再朝四周探测,沿着山形走势,挖出一批长满铜锈的物件装进箱子里,贴上封条,小心翼翼抬下山,在专人监督下乘车而去。

  这件事对汤佩珂触动不小:不知道那些残旧的物件到底为何物?那些神秘人为啥对挖出来的破烂玩意格外的上心?随着年龄长大,见识增加,他终于明白了:原来那些人是省里派来的考古队员,专门负责铜鼓山古遗址文物考察和挖掘工作。

  铜鼓山是商至春秋时期遗址,湖南省乃至长江以南发现的一处时代最早、最具有商代文化盘龙城类型特征的商代早期遗址,其绝对年代距今3500年左右。出土了石锛、石刀及陶器鼎、折肩罐、大口缸和鬲、釜、杯、硬陶瓿、器盖等残片。后来,还出土了国家一级文物青铜鼎和青铜觚。

  汤佩珂弄明白了,铜鼓山是宝藏,且与汤氏宗族有着承嬗离合的关联。汤氏源于我国商朝,汤家先祖为商汤,始于中原地区,有几脉从河南迁入江西。一部分迁入湖南境内,依长江南岸的益阳、陆城铜鼓山等地而居。依据这个推断,汤家在3000多年已经在铜鼓山一带安家落户、开枝散叶了。

  汤佩珂面容严肃庄重,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他说,商汤即成汤,河南商丘人,商朝的开国君主,治理国家和官吏有方的圣明之君,被尊为古代君主的典范。然而,后世杀伐不断的战乱,尤其日寇大举侵犯陆城,铜鼓山遗址未能幸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毁和破坏。很小的时候,汤佩珂从当地老辈零零碎碎述说中知道这些。

  忧郁和不安如同旁逸斜出的藤蔓,在老汤心里生长。他悄悄对自己说,等有了能力,一定要为铜鼓山做点什么。

  入夜,奔腾的长江咆哮的声浪传得老远。老汤独自站在院子里,目光朝向铜鼓山方向。夜空苍茫,繁星闪烁,汤佩珂没有丝毫睡意,敲开了弟弟的卧房,把藏在心里的话和盘托出:他想仿制铜鼓山出土的文物。

  弟弟把购房的计划暂停下来,腾出资金,支持哥哥搞高仿。还通过朋友多方打听,或从网上仔细查找,最终在河南汤氏“中山堂”,找到了能工巧匠。

  于是,一个不十分起眼、却散发殷商青铜文化气息的民间小微型博物馆,在春光灿烂的日子落成了,引来不少慕名者前来参观。

  商代人好酒。匠人出身的汤佩珂跟弟弟合计,师承汤氏祖先制醪糟之法,研制出一款纯粮酒,寄予文化追梦人的虔诚,洋溢着浓郁的铜鼓山风情。老汤酿酒不用于商业,是奉以敬畏之心,视为老祖宗文化和灵魂的依托。

  出酒的日子,是汤佩珂最开心的时候,他像办喜事一样,把左邻右舍请到家里,当作座上宾。从街上买来鱼肉荤腥,亲自下厨掌勺。待饭熟菜香,舀上刚出锅的干烧,按辈分长幼,一一向客人敬酒。

  乡里乡亲就当在自己家里一样大碗吃肉,大碗喝酒,谈笑风生,话题总落在铜鼓山和“湘湄八景”之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