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湘江副刊·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剧《皿方罍》里的湘味:
记号与弦歌

    “湘”味京剧大戏《皿方罍》精彩上演。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行 摄

  陈晓丹 谢伟锋

  国宝与艺术的挽手,共同见证着悠悠千年的厚重历史。

  今年恰逢方罍之王——皿方罍器身从海外回湘,身盖合体十周年。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创排了“湘”味十足的文博题材京剧大戏《皿方罍》,围绕皿方罍身盖分离后,湖南积极促成重器回归的主线,展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凝聚力。剧中满满的三湘元素,向世界诠释着新时代的东方艺术之美与中华传统之韵。

  1919年,皿方罍现身湖南省桃源县,不久器身器盖分离,命运多舛。器身更是流失海外。1992年湖南着手皿方罍器身回归之事,直到2014年,终于身盖合体,完罍归湘。京剧《皿方罍》以与皿方罍有着深厚渊源的钟氏家族之女钟少鸣为主要人物,穿插商周之际皿方罍铸造、迁徙、埋藏等史诗图景,其故事线、主角钟少鸣的命运线、钟氏家族的叙事线结合得恰到好处,展现出中华儿女守护国宝回归的历史长卷,深刻演绎出“守护文物便是守护自己”的价值内涵。

  作为一部京剧作品,《皿方罍》在舞美与音乐这两项重要指标上,特色鲜明。

  在舞台艺术呈现上,《皿方罍》把握了京剧虚拟写意的艺术原则,从远古到现代进行丰富的场景切换。于是,小小舞台展现出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不设不施的自然美,三种意境美的“buff叠加”。

  在音乐艺术表达上,《皿方罍》创新音乐方式,乐曲融合传统京剧风格和现代创作思维,叠加昆曲、湖南民歌、西方乐器等多种元素,让整体音乐效果“活起来”,极富时尚感和创新性。

  细微之处见真章,无论是剧情、舞美,还是音乐,《皿方罍》都通过诸多艺术细节,呈现出一个全新而鲜活的湖南文物故事。

  京剧《皿方罍》的强势来袭,不禁让人思考:京剧艺术缘何受到现代观众追捧?又该怎样持续和强大其生命力?答案当然是传承与创新:故事演绎要足够精彩,现代触角要足够深入,共情共鸣要足够强烈。

  《皿方罍》讲述的是湖南文博人的故事,并对蕴藏其中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进行可视化、故事化、直观化的艺术转码,从而触发观众情感,增强集体认同感。这同时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湘情、湘味亲切可感。当我们置身于历史画卷与现代感交织的舞台前,湖南独具一格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活跃的现实文化,已然擦出奇异绚烂的火花,点燃我们心中的热爱。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人始终是文化传承的驱动力。《皿方罍》主创们说:“身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讲述好、演绎好《皿方罍》回归的故事。”他们践行着京剧界的“一棵菜”精神,即所有人像菜根、菜叶、菜心一样紧密团结,只为共同演好一台戏。因此,通过京剧《皿方罍》,我们看到湖南京剧人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精神,看到他们对艺术的执着,更看到优秀传统文化在湖南生生不息的传承力量。

  实际上,从百余年前京剧入湘,引发长沙“万人空巷看梅郎”的盛况,并催生“票友会”的娱乐团体,到如今湘味十足的京剧《皿方罍》,京剧在湖南一直有良好的观众基础,其背后则是湖南深厚的人文传统和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格。

  特别在近年,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等单位探索文化强省的京剧路径,接连创作出《梅花簪》《向警予》《一念·辛追梦》等饮誉业界的优秀剧目,当前,全新京剧《皿方罍》更堪称湘味京剧艺术的新标杆。

  湘味从来不是文化的佐料,而是湖湘文化的底色与鲜亮的记号。从这一意义上说,湖湘文物与湘味京剧的融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湖湘路径,是湖湘人文精神、家国情怀、创新意识的淋漓展现,更是湖湘文化传承的弦歌不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