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性活化文化线路遗产
推动湖南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伍育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湖南文化线路见证了千百年来的沧桑巨变,探寻湖南文化线路遗产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力量,让湖南旅游业显现更宽广、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湖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把握湖南文化线路资源特点

  从文化线路遗产的视角去考察,湖南文化线路资源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湖南,澧县城头山有距今5300年前的道路遗迹。几千年来,湖南人在这里的迁徙流动、生产交往,经时空演化成众多的文化线路,它们作为湖南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曾在三湘大地上纵横互融,把湖南人的辛劳智慧结晶成了独树一帜的湖湘文化。二是种类众多、遗迹可寻。湖南文化线路可根据其特定的历史功能进行分类。如以秦代驰道、湘粤古道为代表的道路交通文化线路;以湘西苗疆长城为代表的军事工程文化线路;以茶马古道、万里茶道为代表的商贸文化线路;以红军长征、名人求知游学为代表的历史主题文化线路等等。以万里茶道为例,湖南石门和它直接相关的聚落遗址有5处,古建筑超过40处,相关文物有万余件。这些宝贵的文化线路遗产,不仅是“活着”的传统,更是独特的历史文脉,也是湖南文化旅游优质的原材料。

  创新性活化湖南文化线路遗产的方法与途径

  如何创新性活化文化线路遗产以推动湖南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其一,理其脉络,丰富湖南文旅新内涵。首先,有计划、分步骤、系统地对湖南文化线路进行还原梳理,把被数千年风霜雪雨切割成的一个个残存的遗迹点,重新连为一条条鲜活灵动的线路;然后把留存于昔巷旧墟的颓垣断壁进行保护性修复整饬;再把文化线路及自身富含的传统文化因子和沿线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有机结合,合理开发。这样通过连点成线、连线成景,为相关区域的文化旅游提供厚重的文化内涵,为湖南文化旅游提供优质、丰富的旅游供给。而基于文化线路的旅游开发,也将形成一条条高质量的精品文化旅游路线,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打开湖南文化旅游的新局面,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升华湖南文化旅游的体验。

  其二,丰其枝叶,彰显湖南文旅新特色。首先,应踏准时代潮流,跟上时代步伐,把历史记载和留存在人们记忆中的故事和传说与时俱进地演绎成新的湖南故事;其次,要用当代视角去探究文化线路所蕴藏的文化基因,用当代理念去诠释文化线路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然后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将传统的“古味古色”和现代的“湘味湘色”有机地融合起来,让传统的文化线路枝繁叶茂、焕然一新,以新的生命与活力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提升文化旅游的内涵与品质。

  其三,固其根基,催生湖南文旅新业态。利用高科技、新技术让文化线路遗产保护起来,传承下去。第一,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行建议,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湖南的文化,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提升游客的参与性与满意度。第二,以现代数字技术对文化线路沿线资源进行文字、音频、视频的记录与整理,这是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新手段,也是实现长久保护、永久留存的重要手段。第三,以创新技术为指导,通过围绕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流通等各环节的具体方法和过程的创新,从传统的注重经济功能到新时代的注重综合功能的旅游业态方向转变,与新时代接轨,创新思路,创新产业,打造一个新兴文化旅游产业链。

  【作者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文理学院研究基地研究员、常德市旅游文化研学基地研究员。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茶船古道’线路梳理及沿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2YBA194)阶段性成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