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时事·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志愿填报别迷信“天价”课程

  然玉

  近日,张雪峰再次陷入舆论旋涡,起因是张雪峰公司的“天价”高考志愿填报课程供不应求,被不少家长质疑为饥饿营销,有“割韭菜”的嫌疑。对此,张雪峰团队表示:“不是我们搞饥饿营销,而是市场太大。300个老师每人填报45人,共13000人左右,相比于60多万的市场来说太渺小了。”

  高考志愿填报服务,近年来发展成了一门生意,其市场规模快速膨胀。相较于那些可以量化测度效果的“商业服务”,这种服务的特点在于,其大概率是无法被证实或证伪的。某个考生,按照机构的“建议”,填报继而被录取到某个大学的某个专业——这一选择,到底是对是错,其实很难定义。什么是好专业?什么是适合自家孩子的专业?读了该专业最终有没有好前程?凡此种种,都存在着巨大的模糊性和多元诠释空间,而且效果至少也要等到孩子们毕业后才能回头评判了。

  志愿填报服务,看似是和会计、律师一样的咨询服务,但在当下的语境中,它的价值更多的是建立在心理层面。“因为信,所以值”,大家要的就是个“撒钱出去,但求心安”。但悖论在于,张雪峰本是“草根网红”,之所以被视作“平民子弟逆转命运的救星”,无非是他曾经在学生选专业方面说过“肺腑之言”。如今,被网友一手捧红的张雪峰,却以近两万元的服务费卖课程,就连他口中的“宝藏专业”“高性价比专业”如今也被明码标价,这其中就多有故弄玄虚、自抬身价的成分。

  高考志愿填报这事,本就没有“最优解”和“绝对正确”。只是太多人执拗于“避坑”“捡漏”,那么自然就有人投其所好了。其实,家长、学生自己都应“多做主”“多理性”,科学规划未来学业和职业发展之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