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时事·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节日消费变花样 抓住规律是关键
——回看端午消费热(下)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曹茜茜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越来越多“节日限定”牵手传统文化,激起一波波消费热潮。感受“国潮”魅力、沉浸山水之间,大家对传统节日的期待被唤醒,文化消费的习惯也在转变。

  比如,人们越来越注重情绪价值的满足了。高考遇上端午,端午节的粽子被赋予“一举高中”的内涵;年轻消费者越来越钟爱鲜花绿植,清新健康的艾草门挂大受欢迎。有学者曾说,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心理学。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大,消费习惯的变化,体现出新的情绪需求。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例子,是今年端午龙舟竞渡的火热。从南到北,全国各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龙舟赛事。龙舟运动被广泛认可为一项全民健身运动,龙舟竞渡更展现了团结拼搏的精神。每当一年一度的龙船盛景到来,远亲近邻之间因此也变得更加亲切熟络。大家对健康的期待、对乡土的依恋、对传承的坚守……都通过龙舟赛的形式得以释放。

  水中的龙舟竞渡有看头,岸上的“龙舟经济”有赚头。端午假期,2024年长沙市龙舟邀请赛暨望城区端午龙舟文化节在千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举行。现场还开展了寻“龙”记特色打卡、新潮国风集市、趣味稻田运动会等活动,共吸引了近9.5万人次观赛事、逛集市。龙舟荡起的经济“涟漪”,激发了更多消费潜力。

  端午已过,但汨罗传统木质龙舟制造工厂,工人依然在紧锣密鼓赶着完成来自全国各地的龙舟订单。数据显示,汨罗目前有注册龙舟制造企业20余家,产品以木质龙舟、玻璃钢龙舟及龙舟手工艺品为主,年产各类龙舟5000余条,主要销往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加上配套产品及培训、组织比赛等,整个产业总产值约2亿元。龙舟“狂飙”,更促龙舟经济“乘风破浪”。

  当然,推进文化传承和消费创新的“双向赋能”,不仅要找准传统与现代的连接点,更要坚守文化的韵味和根基。2023年,电影《满江红》官方授权的周边衍生品,将卖国奸臣做成形象可爱的书签,将暗喻岳家父子罹难的“血染风波亭”事件做成“红了樱桃”的沙漏,曾一度遭到全网抵制。“文化是根,文化是精神支撑,文化是构成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若文化底蕴不足却急于“生搬硬套”,传统文化与消费新潮的双向赋能只会“落得一场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顺应发展趋势,丰富市场供给,创新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潜能,节日消费定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更充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