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娜妮 通讯员 谭婷
“我们本地老稻种种出的大米,还没上市,就被全国各地用户‘包干’买走了。”
6月12日,走进新化县水车镇紫鹊界景区,记者在蚩尤水稻种植合作社见到老种子水稻秧苗正茁壮成长。合作社负责人邹碧波说,农户世代传承下来的老品种水稻,口感好、营养丰富,俏销市场,今年预售20万公斤大米,已被预订一空。
走遍8万亩梯田,收集56个老品种
夏日晨曦,拨开紫鹊界的神秘面纱,满山梯田似一幅天然水墨画。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有2000多年农耕历史的紫鹊界梯田享誉全球,生产的紫鹊界贡米被认定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紫鹊界贡米大多种植在海拔500至1200米之间,与山脚相比,秧苗移栽入田时间要推后1个月。近期充沛的雨水,给梯田注满了勃勃生机。村民身着雨衣,穿梭在一丘又一丘水田间,将秧苗一株株插下。
与杂交水稻不同,眼前由老种子培育而来的秧苗,杆子清瘦、叶子细短,分蘖也较少。
“别看这些秧苗看着‘瘦弱’,实则能量巨大。”邹碧波介绍,经过农民世代耕种,老种子种出的稻谷抗病性、抗虫性更强,刀耕火种的传统耕作方式和天然山泉水自流灌溉,让紫鹊界贡米味道香甜、入口稠而不黏。
“哪里弄来的老种子?”记者问。
“我们走遍了紫鹊界8万亩梯田,在当地农户家里收集了56个品种。”邹碧波说。
2008年前,紫鹊界贡米一直是当地农民自己种自己吃。漂泊在外的邹碧波常常怀念儿时的饭香,当年,她索性放弃计算机教学工作,一头扎进紫鹊界,成立合作社,研究老稻谷种植技术。
良种一粒重千钧,坚持16年迎丰收
“一个搞计算机的女娃,会种田吗?”
“老种子产量低,每亩才200多公斤,能挣钱吗?”
“眼见为实,我种给大家看。”面对着村民的质疑,邹碧波不反驳,请来当地种田能手罗治柏教她,从选种、浸种、发芽、撒播、分蘖,到犁田、耙田、插秧,每一步都不落下。
她的务实,逐渐改变了村民的看法。一次,邹碧波走访至紫鹊界村白水片,一名罗姓耄耋老人从自家房梁上取下一个大布袋,里面珍藏着他家世代种植的24公斤老种子。
“老人年纪大了不再种田,他见我这个年轻人还愿意种田,便无偿将老种子送给了我,嘱托我好好把田种下去。”邹碧波带着“良种一粒重千钧”的重托,一直行进在紫鹊界老种子传承的路上。
保留老种子容易,但让水稻丰收不易。在紫鹊界海拔500米、800米、1200米的地段,邹碧波利用10余亩稻田做试验,遵循老一辈农民耕种的经验,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使用除草剂,不喷生长激素,一个个品种编号试种。
贡米10号抗虫性太差,导致颗粒无收;贡米13号味道太香,还没收成全被鸟吃了……罗治柏介绍,虽有失败的品种,但经过16年的坚持,56个品种中有51个已推广试种。
邹碧波的执着与坚守,得到农业部门、专家学者、企业家的支持。省农大博士团帮助提质复壮,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师生帮助改良土壤,当地干群自发宣传扩大知名度,多家企业协会慕名购买。2023年,邹碧波带领1000余名村民种植的1000亩贡米迎来丰收,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
13家企业抱团发展,村民种田致富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流传下来的老种子经一方水土的培育,拥有耐旱、抗病、抗倒伏等优良性能,既是可以传承的种粮,又有着良好的口感。
为最大限度保护这些珍贵的“家底”,新化县引导经营者抱团发展,走农文旅融合之路。
在紫鹊界,紫鹊界梯田米业、国梁米业、金水农业等13家种植企业均用老种子种田。为确保紫鹊界贡米的纯正味道,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施统一管理、修缮恢复、代耕代种,组织工作人员和农户定期学习,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统一。
新化县大力打造紫鹊界梯田文旅融合示范区,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在梯田景区建设步道,既方便农民耕种、收割,又方便游客漫步赏景。
紫鹊界贡米有多个品种,最出名的是象牙白和紫香米。在村民罗长林家,他用象牙白和紫香米混搭着煮饭招待客人。米饭熟后芳香四溢,客人品尝后纷纷感叹“确实好吃”。
“紫鹊界贡米富含铁、钙、锌等微量元素,氨基酸丰富,又被称为‘长寿米’。”邹碧波说,销售价50至80元一斤,当地农民种田有钱赚、能致富。
目前,紫鹊界8万余亩梯田,年产紫鹊界贡米4.5万吨,当地农民种植梯田,亩均年纯收入3000元至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