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光
春回大地,正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笔者周末回村看到乡农技员走进麦田,现场指导帮助农民使用植保无人机。几位老年农民认真听讲,不断发问;农技员耐心解答,手把手指导,场景让人感动。
随着新质生产力加持,智慧农机、科技备耕成为新风向:无人机低空除草,物联网依据自动气象信息提供精准田管配方,智慧水肥管理系统一键控制千亩麦田灌溉施肥,5G智能传感器助力田间管理,北斗导航复合播种机适时开播……一大批高科技产品和新农艺大显身手,助力春耕生产,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科技范”。
但是,随着许多青壮年进城打工,种田一线的农民中不少人年龄偏大,仍然习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他们或不会使用无人机喷药施肥;或播种、育苗等技术环节把握不准;或盲目施用化肥造成过量;或防治病虫害错失关键时机……虽然各类生产要素都进行了创新组合和迭代升级,但他们却很难获得应有的种植效益。
老年农民的困境,折射出当前制约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在积极推广现代化、机械化的同时,还需大力推广普及新农艺。当前,特别需要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设“田间课堂”,在一线帮助农户解决技术问题,“零距离”帮助农民搞好科技备耕。
雨水润万物,备耕正当时。通过现场指导,推广新农艺,让春耕备耕的效率更高、效益更高、效能更高,才能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