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版:湘江周刊·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2月2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旧时天气旧时戏

  黄春平

  炎陵虽居罗霄山脉的大山深处,但“邑有圣陵”,文化底蕴深厚,民间酷爱戏剧。每逢庙会节庆、宗祠落成、编修族谱、楼宇竣工等庆典活动,甚至富裕人家添丁祝寿、婚姻嫁娶之喜,都要雇请戏班子,在固定戏台或临时搭台演戏三五日。也有外地或本地戏班,不辞辛劳跨省过县、进城下乡商演献艺,民众都是乐而观演。

  乾隆版《酃县志》载:“城隍庙每岁诞期演戏奉祀。”乾隆年间,湘剧自衡阳、长沙广泛流传入境炎陵。尔后,衡阳花鼓戏、祁剧、木偶皮影戏先后传入。受外来戏剧团影响,民国时期,花鼓戏凑角班(即合伙戏班)等在炎陵相继出现。

  戏班唱戏要有戏台。炎陵古戏台有宗祠戏台、庵庙戏台、墟场戏台、会馆戏台、广场戏台、学堂戏台等多种形式。炎陵县城的城隍庙就是人们往时看戏的主要场所。

  墟场戏台是墟场演戏看戏的地方,因为墟场人流多,故规模大点的墟场都建有戏台,逢墟日热闹非凡。记忆中,家乡的船形墟呈南北走向,墟市笔直且狭长,北端尽头就是戏台,戏台下可供车马行人通过,视觉效果非常好。听老人们讲,民国初年船形墟就有戏台,墟日时有戏班唱戏。新中国成立后,船形墟成为乡政府驻地,墟场戏台也没闲着,县里的花鼓戏剧团以及乡村文艺宣传队常在此演出。

  会馆戏台则是古戏台的重要形式。沔渡是炎陵“东大门”,与江西井冈山接壤,湘赣边民集市交易历史悠久。清乾隆至咸丰年间,江西、广东、福建商人先后在这里修建行帮会馆万寿宫、南华宫、天后宫。沔渡墟唱戏,大多在这三个地方。外地人到沔渡做生意的请戏班唱戏在“天后宫”,客家人请戏班唱戏就到“南华宫”,本地人请戏班唱戏则选“万寿宫”,各“宫”还互相攀比,你请唱一晚,我就请唱两晚,以至于沔渡墟的戏班演出常年不息。

  有戏台就有戏联。一些戏台楹联更是庄重其事,非常讲究。炎陵文化名人、诗词楹联大家李宗盛曾对戏台楹联进行收集整理。旧时通用戏台楹联有“清歌凝白雪;妙舞向春风”“聊将旧事为新事;且以今人作古人”等。有的戏台楹联还将戏班名称巧妙地“切”入其中。如切“天元”戏班的楹联有“天壤间许多人物,想我族门闾高低,若兄弟,若祖孙,若父子,乃文乃武,形形色色都有谱;元明上不少雅观,看这般将相出入,争国家,争土地,争乾坤,半真半假,怪怪奇奇全是我”,切“同春”戏班的楹联有“同尔到当场,舞者舞,歌者歌,须臾里做成一部经史;春风生满面,欢则欢,笑则笑,俟忽间装出十分容颜”。更为普遍的是切地名的戏台楹联,也更具浓郁的乡土特色和田园风味。如切塘田、中洞等地名的楹联有:“塘水一澄镜,丙照古往今来,大地英雄如在目;田家三击壤,寅协家齐国治,坤舆气象自回头”“中间许多奇事,观众志成,若爱潇洒,何不向前看看;洞庭无数巧做,弟子超群,欲通古今,当须过后思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