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志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新征程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三农”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空间。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各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作为长远战略,未来之路还很长,现实问题还很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路到底如何走,仍然需要艰辛探索。陈文胜教授新出版的《中国乡村何以兴》一书,就是着眼“三农”理论探索的著作。
该书以鲜明的问题导向,从政策研究出发,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历史视角,对中国“三农”问题展开了全景式分析,为“三农”理论与实际工作者提供了有益参考。
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回应乡村振兴时代之问。该书在分析研究大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趋势与方向的基础上,集中讨论了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面对的紧要、急迫的重大现实问题。比如,关于乡村规划,国家要求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都要编制好规划。近年来,无论是村庄规划还是县乡国土空间规划,都在抓紧编制。但很多村庄正激烈转型,加上外部环境不断变化,遵循乡村振兴这一长期战略的要求编出实用性强的规划,难度很高。对此,需要从乡村当前的定位到未来的发展方向、重点等,提出学者的真知灼见。除乡村规划外,还包括乡村教育、乡村产业、乡村文化、乡村风貌提升、乡村治理等,这些都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践当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该书就此类问题做了全面分析,较清晰地回应了“振兴什么”“怎么振兴”“谁来振兴”等基本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与制度安排,丰富了公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
在洞悉社会实践中深化对乡村振兴的理论认识。问题导向不仅仅是了解实际问题、政策问题、理论问题,还需要对这些问题开展基于历史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分析。这也是该书区别于一般的政策研究或研究报告的特点,它通过问题分析形成了对乡村整体发展的判断。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实施了多年,现在典型很多,各方面案例很多,需要我们去调查挖掘,通过对实践案例的深入分析来提升理论研究能力。从实践中去发现问题,从历史视野、实践需求中去把握问题,从理论上把个案抽象为整体性认识。该书作者有过14年的乡镇工作经历,从事“三农”研究后时刻关注现实焦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现实资料,且有着浓厚的“三农”情怀以及对“三农”问题的敏感认识。其关注的问题源自作者深入基层的调研,是对社会实践的深刻反映,形成的判断是将典型案例与政策分析、理论探讨相结合的产物,从而使该书更具有实践针对性与理论前沿性。
该书系统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的未来趋向,语言通俗易懂、思路清晰、观点独到,对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律,探索乡村振兴实践途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