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2月0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株洲市首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科,治愈出院660余人次——
家门口解“心病”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戴鹏 通讯员 张波

  “昨晚睡得好吗?今天有什么事想跟我分享?”12月5日10时,株洲市芦淞区枫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科主任张捷,正在病房查房。

  躺在病床上的是一位30多岁、患有抑郁症的芦淞区居民,他总觉得自己活着是多余,他的存在就是拖累家人……近半小时的查房中,患者在哭泣中倾诉。张捷耐心倾听,不时递上纸巾。

  类似的病人,在枫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还有71位,大多数为辖区居民。2022年3月,该中心与株洲市三三一医院组建成紧密型医联体,开设全市首个社区精神卫生专科。目前,该中心已治愈患者660余人次。

  在全国,像枫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这类基层医疗机构开设精神卫生专科,在家门口就能解“心病”的尚属少数。

  住院治疗每天最低只需自费11元

  与其他开办在闹市的社区医院不同,从株洲市区前往枫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汽车驶离主干道,需经过一段寂静的乡间小路,才能见到红墙白瓦的3层住院楼。

  枫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整洁、简单,没有琳琅满目的医疗设备和刺鼻的药水味。

  在家属会见室,74岁的芦淞区居民陈菊香(化名)前来探望在此住院治疗的女儿和儿子,说起自己的遭遇,她数次哽咽。

  陈菊香的丈夫多年前去世,女儿和儿子先后患上精神障碍疾病,仅靠她拾废品和外孙女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艰难承担着家庭重担。

  “发病6年多来,女儿和儿子在长沙住了4次院。实在没钱了,只能把他们接回来,无奈一直关在家里。”陈菊香说,直到枫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精神科,一家人才有了希望。

  枫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宋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陈菊香的儿子为例,慢性发病期在长沙的大医院治疗,每月自费部分需要6000元左右。而在枫溪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治疗,每天最低花费110元医疗费用,还可医保报销90%。

  “也就是说,在我们这里住院治疗精神障碍,每天最低只需自费11元。但价格便宜并不意味着治疗效果就打折扣。”宋峰说,该中心与三三一医院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后,获得三级医院精神卫生科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持,为辖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优质治疗资源,解决沉重的经济负担。

  打通回归社会“最后一公里”

  56岁的孟君(化名)坐在窗前,望着病房外的世界,充满出院的渴望。

  她38岁时患上精神分裂症,发病时会产生幻听。18年来,她的病情反复发作,不仅和丈夫离了婚,也失去对孩子的抚养权。

  在枫溪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期间,孟君的病情已经缓解,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抵抗杂音的干扰。她想出院照顾年迈的母亲,也想给儿子看管小孩。“可家人就是不愿意来接我,哥哥姐姐怕我出院后没人照顾再犯病。”孟君说。

  “精神障碍的标签一旦被贴上,就很难揭下。患者即使康复了,也不容易再次融入到社会中去。”在精神科主任张捷看来,精神障碍患者如何回归家庭和社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枫溪卫生服务中心长廊里,墙上挂着一幅幅色彩各异、形态不同的画作,还有一个个制作精美的手串饰品。记者注意到墙上这些作品都被标注了价格,有的还备注“已出售”字样。

  “这些都是我们精神障碍患者的作品。每当患者拿到自己的劳动所得,会格外高兴。”张捷告诉记者,对于患者来说能够自食其力,极大地增加他们回归家庭和社会的信心。

  为了打通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最后一公里”,枫溪卫生服务中心组织患者开展“一技之长”学习,在手工、农技等领域,挖掘其深藏的“天才技能”。

  枫溪街道居民马娜(化名)告诉记者,哥哥因身体不好,不能外出打工,家里经济压力又大,患上精神疾病。“在枫溪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期间,哥哥学会蒸馒头,治愈回家后就靠这个技能谋生。”马娜说,现在哥哥每天都出门卖馒头,性格开朗了,再没有犯过病。

  “社区医院精神科与大医院不同,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基层治理责任。不仅要把病治好,打通他们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更为关键。”张捷说,这是一个全程康复的理念,治疗中培养患者生活、生产技能,让其回归正常生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