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2月07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中国银都” 当一回“银匠”
——中国白银文化坊见闻

    中国银都文创园。(资料照片)李丹霞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秉钧 通讯员 李丹霞

  12月6日,记者走进郴州市永兴县中国白银文化坊,几位当地抖音主播正站在银楼前,直播带货各类银饰产品,引来线上线下不少人围观。

  “这次来‘中国银都’旅游,不仅感受了白银冶炼文化的魅力,还目睹了白银等稀贵金属冶炼的过程。”来自广东东莞的游客张绩勋告诉记者,中国白银文化坊的加工体验区,游客与银匠零距离互动。

  中国白银文化坊景区集冶炼文化、产品展示、互动体验于一体。自成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以来,这里每年吸引国内外几十万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特别是今年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重点开拓长三角、珠三角市场以来,工业游线路受到越来越多外地游客青睐,接待游客数量明显上升。

  “不仅让游客当‘看客’,还要让他们当‘玩客’。” 永兴县泰安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说,他们把工匠从“幕后”请到“台前”,向游客展示白银等稀贵金属生产、加工过程。工匠巧手打造的银制品——银板画、镶玉银茶壶、彩银浮雕结婚照等,让游客目不暇接。

  永兴泰安银业的银饰品展示柜里,摆满了景泰蓝、青花、珐琅画技艺与白银结合制作的银胎掐丝景泰蓝青花花瓶等,这些产品在近几年中非经贸博览会上,被作为国礼赠送给非洲各国元首。

  永兴县是“中国银都”,白银冶炼历史已有300多年。近几年, 该县打造“中国白银文化坊”“天下银楼”“中国白银文化博物馆”“朝阳福银”“阳光金属”等一系列工业文化旅游项目,收藏陈列的唐宋至今民间珍贵银器手工艺品,就有1000多件。

  该县引导稀贵金属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把传统文化融入金银加工中,先后开发出12大系列1300多款银制品,形成独特的工业旅游产品。

  为继续做好工业旅游文章,今年,永兴县以郴州市承办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为契机,启动中国银都文创产业园项目建设。该项目以白银文化为主题、白银产业为基础,打造集文化、旅游开发、银制品检验检测、银制品交易集散中心、贵金属和有色金属交易平台、银制品批发中心、银制品研究院、电商直播基地于一体的白银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

  “经过几个月的奋战,文创园于9月20日正式开园。”中国银都文创产业园执行董事长刘晓伟告诉记者,该园还举办了车展、亲子绘画、直播大赛、三人篮球赛等活动,促进白银产业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永不落幕的旅发大会。

  记者走进中国银都文创产业园的中永银业公司的销售厅,银锁、银镯、银碗、银壶等银制首饰、生活器具、银摆件琳琅满目,游客精心挑选心仪的银制工艺品。

  一批来自广东、浙江的游客与销售人员交谈,了解全国最大银缸(168公斤)的制作过程,大家惊叹从三废中提取白银的神奇。“这很奇特,没有银矿反而叫银都!”游客对一件件精美的白银制品啧啧称赞。

  中国银都文创产业园有一个电商基地,现有12家电商企业入驻,网红主播通过抖音等平台带货银饰品。其中中国银都甄选号,日均销售银制品40多万元。该县各网红主播已吸引1000多万粉丝关注“中国银都”,今年前3季度带动全县银制品线上销售2.3亿多元。

  中国白银文化坊今年入选首批湖南文旅消费“新生代 新场景”名单,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在争创湖南省旅游购物示范点。今年前3季度,永兴县通过线上推介、线下体验,全县工业旅游共接待游客33万人次,同比增长19.7%。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