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月桂
早在9月,一只红脚隼率先敏锐感受到了北方空气中的寒意,它召集“亲朋”,从其命名地黑龙江阿穆尔河(红脚隼又称阿穆尔隼)开始迁徙。它们一路经过平原山丘,跨过大江大河,在10月的某一天,来到江南的丘陵,出现在长沙城北谷山的天空。
山顶上,有一群遥遥仰望的人,他们用望远镜和相机追寻红脚隼出现的身影,然后目送它们飞走。而他们的心跟随它们一起继续往南,飞越高山和大海,去往非洲南部。
9月下旬到11月上旬,是长沙的秋季迁徙鸟类最佳观测期,由阿拉善SEE潇湘中心、心近自然工作室等联合发起的“羽风同行”长沙迁徙季猛禽监测,吸引了20多名志愿者参加,他们在谷山、岳麓山、桃花岭等地,记录了鹗、乌雕、灰脸鵟鹰、凤头蜂鹰、黑冠鹃隼、红脚隼、白腹鹞等20种3869只猛禽。
这个秋天,在谷山等风来、等猛禽经过
天很蓝,阳光温暖,野柿子红了,板栗熟了,长沙城北,稍纵即逝的金色秋天,在谷山美得那么舒展、充分。
上山的小路几乎被灌丛茅草湮灭,天空中却有明晰的“鸟路”。在谷山监测点,志愿者们发现,猛禽迁飞的路线有两条,一条从东北黑麋峰方向往西南象鼻窝方向,另一条从正北往南边的岳麓山飞。
山顶平整,视野开阔,大家在此等风来、等猛禽经过。
10月11日那天,谷山监测的志愿者们看到了101只黑冠鹃隼——它们随着气流盘旋上升,形成一道壮观的“鹰柱”。那一刻,大家激动得说不出完整词汇。
“今年是10月11日,去年是10月10日,前年是10月12日,每年都是那么一个时间点,会有100只左右黑冠鹃隼结群从谷山飞过,不早不晚。”年复一年,志愿者颂庄仿佛洞悉了一个巨大的秘密。
“这只乌雕可能就是去年秋天那一只吧。”志愿者顾鹤翎在谷山目击了今秋长沙记录到的唯一一只乌雕,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来自湘潭的米泽洲,寻到了另一片天空,位于湘潭法华山上,“那只林雕飞得那么低,它低头的时候,我都可以清晰地拍摄到它的背部了!”
遥远的守望,更加清晰地描绘猛禽迁徙路线
“连续两年我们都监测到了乌雕;苍鹰今年记录到了10只,去年只有1只;凤头蜂鹰有600多只……”11月12日,长沙湿冷的空气里,一场分享会在阿拉善SEE潇湘中心举行,志愿者们聚在一起,分享2023年长沙秋季猛禽监测的温暖故事。
“我们不是专职的科研工作者,大家来自各行各业,都是在‘用爱发电’,所有的监测费用都由志愿者自己承担。”长沙心近自然工作室负责人李成是活动的牵头人。
今年是长沙秋季猛禽监测的第三年。三年来,志愿者渐渐多起来,从几个人发展到20多人,这几年大家也记录到多种长沙市新记录鸟类,有的甚至是湖南省鸟类新记录。
“根据长沙连续3年的猛禽监测,我们有机会更加清晰地描绘部分猛禽迁徙路线上在中国中部的一段。”阿拉善SEE潇湘中心工作人员彭武说。
彭武也表示,监测样本偏少、总量不大,基础数据不够,“希望以后队伍能更加壮大。”
为什么要守望猛禽?来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丁宇阳是这样理解的——作为食物链顶端的生物,猛禽的生存状态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个环节的动荡都会对它们产生影响。当各地同步的猛禽监测数据出现波动时,人们可以第一时间知晓情况,推测是哪里出了问题并采取行动。
迁徙,对于任何候鸟来说都是一项危险的任务。在一只猛禽遥远而凶险的旅程上,有那么一群人在中途默默守护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