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深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杂交水稻 守护“大国粮仓”
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柏连阳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袁隆平创新团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粮食安全重要论述、考察湖南重要指示精神,扛牢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四个面向”,推动杂交水稻科技创新,联合全国大协作攻坚克难,取得了系列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为持续保持湖南杂交水稻国际领先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湖南力量。

  杂交水稻发展史是一部中国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历史。50年来,在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国持续开展杂交水稻大协作,无私交流育种材料,相互启迪研究思路,创造了不育系、恢复系和杂交组合的遗传多样性,高质量推进杂交水稻科技创新事业,造就了一代代杂交水稻人才,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不断奋进。

  进入新时代,杂交水稻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迈上新高度,“卓两优1126”通过国家审定并列为主推品种,在云南个旧、蒙自开展的大面积示范平均亩产1186公斤。“西子3号”成为第一个通过国家品种(初)审定的镉低积累品种,“低镉臻两优8612”首次在湖南推广107万亩,全部实现安全生产,为全国镉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南模式。第三代杂交水稻关键技术获得新进展,“叁优一号”作晚稻在衡南县测产平均亩产936.1公斤,加上早稻产量,双季稻周年亩产达1603.9公斤。耐盐碱杂交稻研究引领行业发展前沿,创制了系列优良耐盐亲本,培育的耐盐新品种兴安盟“157”品系和“X56”品系在苏打盐碱地亩产分别达717.56公斤、702.5公斤。再生稻农艺农机结合攻克生产高效难题,“爽两优138”在汨罗市千亩示范片周年亩产1304.32公斤,创湖南历史最高纪录。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未来,袁隆平创新团队将以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依托,锚定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举措,凝聚优势力量,着力在选准种子的突破口、抓牢粮食当家品种、把握生物育种方向等方面下功夫,扎实推进杂交水稻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选准种子的突破口。要培育突破性重大新品种。充分发挥强大的技术、人才优势,着力培育耐极端高/低温水稻、超级杂交稻、镉低积累水稻、再生稻、优质食味香稻等高产、优质、耐逆水稻新品种,夯实湖南粮食稳产保供良种基础。要突破杂交水稻高效生产技术,针对种子价格偏高、种植比较效益偏低等因素,加大杂交稻机械化制种技术、高产制种技术研究,努力降低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成本。进一步加强与我国优势种业企业合作,扶优扶强种业龙头企业。

  抓牢粮食当家品种。一是继续做好主推品种筛选推荐工作。加大审定品种试种筛选力度,严格把控主推标准。实行“看禾订种”,帮助农民选择适合当地的良种。重点筛选推荐一批米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的杂交稻品种、高产高抗广适的水稻品种和再生能力强的丰产再生稻品种。二是加强与优势种企合作打造主推品种。优势种企在市场开拓、销售服务上能力突出,具备将优良品种做大做强、做成主推品种的先天优势。要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平台优势,在重大新品种的开发推广上加强合作,共同培育打造主推品种,做成当家品种。

  把握生物育种方向。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通过温敏不育基因与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构建水稻智能不育生产技术体系,突破三系恢保关系限制、两系制种不安全瓶颈,大幅提高水稻杂种优势水平;利用水稻颖壳颜色开发不育系种子的新型筛选标记,结合现有的荧光分选标记构建互补的双分选系统,提高普通核不育系种子的分选效率和精度,攻克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通过卵细胞异位表达,获得高克隆种子诱导率和高结实率,建立克隆种子基因开关分选系统,使一系法杂交稻向应用推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