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克军
“清明时节雨纷纷”,近几天春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绵绵细雨,静静地飘洒在广袤无垠的原野,无言地滴落在生发思念的心田,给人带来缕缕情思和丝丝哀愁。
《岁时而问》中说:“万物生长时,皆清洁而明净,谓之清明。”其实,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祭奠追思的节日,连接着过往、今天和未来,标注着奉献、感恩和奋进。
在这个缅怀先辈、追慕英烈的季节,也许是都曾当过兵的缘故,我们驻村帮扶工作队3人一致赞成去凭吊施溪村唯一的烈士——粟云金。他是20世纪70年代末的兵,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光荣牺牲。
深藏崇山峻岭的沅陵县施溪村,由刘婆溪、栗树界、代家坡等17个依山而建的苗寨组成,一条小溪穿村而过,名曰施溪,该村便由此得名。施溪从“全国十大魅力茶乡”之一的古丈县发源,流经该村10多公里,是山涧众多溪流中比较长的一条,一年四季风景如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祖祖辈辈的苗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
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翻山越岭一个多小时,我们到达烈士长眠的地方——梨子包。只见周边松柏环抱、绿荫满坡,各种烂漫的小花点缀其间,随风轻轻摇曳,仿佛是在致敬来此凭吊烈士的人。
烈士的墓地静静躺在幽深寂静的百草之中,是那么的安宁与庄严,宛若我们今天凭吊的心情——肃穆与感动。放眼望去,它与周边的坟茔没有什么两样,平淡而无奇,甚至连个墓碑也没有。但烈士的墓前多了一顶织有红五星的旧军帽,还有一个锈迹斑斑的军用水壶与几盏酒杯。随行的村民告诉我们,每年清明,与烈士一批参军入伍的10多个同乡战友都会来到这里,送鲜花,摆祭品,添上一抷黄土,唱上几首军歌。这些应该是他们祭奠战友时留下的痕迹。
烈士远去,英魂常在。我们虔诚地献上鲜花,恭恭敬敬地在墓前默哀、鞠躬,以表达我们对烈士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20世纪70年代末,祖国南疆燃起硝烟,边陲山河告急。“面对战争,宁当战士,不当百姓。”粟云金坚定地选择应征入伍。1978年4月,他踏上了开往南疆的军列。
新兵下连后,他一直在00312部队服役,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建工程兵。遵照中央军委赋予的“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的光荣使命,这支部队常年蹲守在边疆深山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构筑国防工事,建设国家重点工程,是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祖国处处摆战场,艰难万险无阻挡”,是这支部队平时叫得震天响的口号。
当兵的日子,他和战友们几乎天天爬险路、钻山洞、装炸药、搞爆破,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仿佛就是一群穿着军装的农民,但他没有半点怨言,信念始终如一——“施工就是打仗,阵地就是战场,宁可脱掉几层皮,也不让装备等阵地。”
子弹不会自己飞,可一旦有了灵魂,便有了方向,有了力量。粟云金常常告诉自己,当兵就要像子弹一样有力量,勇往直前。
也许是山里长大、经常攀爬的缘故,粟云金训练特别能吃苦,军事素质特别过硬,单双杠成绩是全连第一名。每次10公里武装越野,他都要帮战友们扛枪,有时肩上一挂就是两三杆。
岁月在边防线上静静流淌,面对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和无休止的施工任务,他每天总是笑呵呵的,给身边的战友带来温暖与坚韧。不知不觉,战友们习惯甚至爱上了寂寞为伴、大山为友的日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0年1月22日,一个平淡如水的日子,在广西南宁建设某军用机场时,为加快国防工程施工进度,粟云金加班加点劳作,不小心被脚下的石头绊了一下,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不幸碰到裸露的电线,便无言地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生命永远定格在22岁的青春年轮。
有位哲人说过:“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不朽。”粟云金的牺牲,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成为朝夕相处战友永恒的思念。因此,这么多年来,每年清明总有一束束鲜花摆在烈士的坟头。
时代的一粒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噩耗传来,粟云金的母亲开始变得沉默,40多年来习惯躲在角落里拿出儿子的遗像,静静地凝思,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送子参军的情景时时浮现在她的脑海。
那天上午,缕缕阳光穿透云层从空中洒下来,照得村庄金灿灿的。村部操场上,锣鼓喧天,苗舞翩跹,热闹非凡。村里专门召开新兵启程欢送会,儿子披红戴花,笑容挂在每一个村民的脸上,“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大红标语格外亮眼。临别前儿子的话还在耳边萦绕:“妈妈,等服役期满,我就回家好好孝敬您!”可这一等,竟等到天人相隔。
祭奠完毕,我们来到烈士母亲家。提起儿子粟云金,饱经风霜的她老泪纵横,说自己永远记得那个寒冷的冬晨:正在做早饭的她, 听见外面有汽车鸣笛。顺着厨房窗户向外望,只见一辆军用吉普车停到家门口。乡里的人武部长、一名军人和村党支部书记从车里下来,神情肃穆地走向她。看这架势,她明白了,一屁股瘫坐在地上。
从人武部长手中接过儿子的骨灰盒后,她大病了一场。从此,每到夜晚,看着外面万家灯火,看着别人一家团圆的时候,她总是禁不住泪流满面。
遗物,也许是让逝者以另一种方式永存。她颤巍巍地将烈士的遗物一件一件拿给我们看。虽然视力不太好,却摆放得整整齐齐,是那样的虔诚与庄重,仿佛是在轻轻抚摸儿子青春的面容。“当兵是他儿时的梦想,他实现了,只是没想到这一去就再也不回家了。”泪水再次模糊了她的双眼。
她哽咽着讲述往事,在场的我们竟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安慰。
“和平,总是以牺牲为代价。儿子的死是值得的!”看到我们沉默不语,她稍作停顿,说话的语气又变得坚定起来。
逝者安息,生者奋进!我们送上两袋大米、两壶茶油和慰问金,以表达对烈士的敬重与缅怀,然而烈士的母亲拒绝了。她说,大米和茶油可以收下,但慰问金真的不需要。儿子是为国牺牲的,这是儿子的光荣,也是她当母亲的光荣。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每月都发给自己抚恤金和养老金,在农村生活没有太多开销,自己种点小菜、养点鸡鸭,钱真的够用了。
我们再三请求,她执意不收。她说,村里还有上学困难、日子过得紧巴的人家,送给那些需要的人去吧。
听着她的话语,一股崇敬之情涌上心头,夹杂着丝丝酸楚。
走出烈士的家门,我们开始下山返程。一路上,我们默默无语。我想起了司马迁说过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无数烈士生命已逝,但他们的精神有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炬,光耀山川河流,照亮我们前行的征程。特别是近年这场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让我们更加懂得了英烈对于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的不朽伟力。
“你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奋进在你为之奋斗的事业中。”清明的意义,不只在于不忘先辈的崇高,更在于把缅怀追思的心迹化作勇毅前行的足迹,这才是真正永恒的铭记。作为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勇士,我们致敬英烈,就是要用英烈精神激励自己苦干实干、开拓前行,绘就好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