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伟
高校是美术研究与创作的重地,是美术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培养美术人才的摇篮,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高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个具有“刚柔并济、兼容并蓄、辩证科学”特征的词,正是新时代高校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南针”。
进入新时代,我们的高校美术教育如何能更好地参与社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推动全社会的美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笔者认为关键就在于守正创新。守正就是要坚持正确导向,把立场和担当体现在美术教育的全过程、全要素,这是新时代对高校美术教育事业的呼唤,也是方向所在、力量源泉。创新则是高校美术教育一个极具深远意义的命题。面对着社会发展的巨变,各种变革与挑战,高校美术教育工作如何发力,又如何去迎接创新、锐意创新,去勇于担当、敢于作为,进而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还有,应该怎样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共生性、互补性,辩证性。
笔者在一所中医药大学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国语·晋语》提出“上医医国,其次疾人”的理念,中医药文化“小以喻大”,既蕴含着经世价值,亦可为新时代高校美术教育的守正创新提供智慧支持。笔者有感于中医药博大精深的智慧和经验,认为新时代高校美术教育的守正创新要从“守住魂、把准脉、养正气、提精神、发好力”五个方面发力,因时因地制宜,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
一、牢牢守住以党的思想理论指导高校美术教育这个魂
所谓的“魂”,就是旗帜和导向。文艺和教育都承担着成风化人之职责。艺术和教育工作者,都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旗帜要鲜明,导向要正确,因此,政治素质与修养之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以党的思想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培根铸魂。躬逢伟大时代,我们应有自觉担当,心系民族复兴,理应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切实坚持以人民至上为高校美术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这根脉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事业都要坚定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服务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心中要有“国之大者”,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我们育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艺术和教育的根基、血脉和力量全都在人民,艺术为人民,教育为人民,把“为人民服务”和“培育为人民服务的人才”始终当作我们的天职,把握这个脉搏,牢记这个初心,践行这个使命。
三、牢记以优良作风树立高校美术教育的清风正气
当前,在多元文化背景和开放国际格局、各种思想的交锋、不同立场的碰撞、各类诱惑的腐蚀的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如何树立清风正气,关键还是要有坚定的立场。首先要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是我们党从历史进程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其次,要树立斗争精神,党的二十大提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高校,我们必须坚决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做斗争,筑起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铜墙铁壁。再次要做到“打铁还须自身硬”,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师生,做好师德建设,搞好校风建设。
四、鼓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精神干劲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时代的美术发展,关键还是靠人才。青年是美术事业的生力军,是国家艺术繁荣发展的根基和命脉之所在。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美术教育就是要把广大青年培养成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五、培育新时代高校美术教育的创新动力
高校美术教育是以艺传道授业解惑,其基础和核心还是在于“艺”,既要有艺之“德”、艺之“道”,还要有艺之“术”,即术业。进入新时代,必须坚持以导向为魂、术业为本、人才为根、创新为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优势,向社会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要把创新作为高校美术教育的动力和抓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不断解决新问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使之既具备“术业有专攻”的实力,更具有主动开拓创新的动力。因此,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中,专业能力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故而,我们要搞好师资力量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教学、研究、创作中担当重任的作用。
综上所述,守好正,才能创好新,创好新,才能守好正,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体育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