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朱永华
近日,一则浙江义乌摆摊“豆腐西施土豆郎”日入9000元的视频在网上掀起一股波澜。镜头中,一对摆烧烤摊的小夫妻忙活完后显得异常兴奋:一晚上就卖掉500斤土豆、250斤豆腐,营业收入高达9184元。
夫妻俩靠摆豆腐烧烤摊一天营收九千多元,确实是一件令人艳羡的事情。要知道,绝大多数上班族一个月充其量也就几千元。这样的反差自然引起人们的好奇和怀疑。随着网上质疑声起和一些媒体的面对面访问,真相逐渐露出水面。
“土豆郎”赵庆书说“当天是因为有电视台录节目,生意异常火爆,其实平时只有五六千”“生意并非单独由我们夫妇俩完成,摊位上还有两名员工参与”。追问之下,出摊人员多出了两位,日收入降了三四千。对于摆摊,一些“练摊”的“老把式”表示,如果能做到行业顶尖水平,“天时地利人和”,月入几万是可能的。但这绝不是普遍现象,更不代表行业真实水平。还有人透露了一个行业“秘密”:一些手艺好的摊主可以通过短视频流量和线上教学赚钱,而短视频往往有夸大、“导演”的成分。“土豆郎”赵庆书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很多人来学习他们的手艺,他们也会在网上直播授课。或许,流量和“卖课”才是他们真正的财富密码。
围绕着“土豆郎日入9000元”,质疑和探究相继展开,人们的认识也逐渐趋近事实真相。
当下,“外摆经济”方兴未艾,全党正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如果“外摆经济”成为一个调研课题,要得到真实准确的情况而又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还真不容易。从个体到行业,从具体到普遍,没有一番深入实际、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认真考察,是难以获得真相和结论的。
“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这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到基层调研常常说起的一句话。话语很朴实,却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工作作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假如仅仅是以“土豆郎”最初在镜头前的表达为据,把“摆摊日入9000元”当作“外摆经济”的行业现状,形成“调研报告”,这样的调查研究不仅于资政无补,还可能误导公众。
现实的逻辑往往不是简单的直线,事物既具体而个性又普遍联系。万物关联的世界中,一因一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的现象都存在。如果浮在表层,仅凭一些“二手”的陈述或报告就形成某种结论,是不靠谱的。
调查研究一题,党员干部既要敢于试,又当严谨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