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婵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任务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当前,网络已成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空间。面对“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须登高望远、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主动把握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契机,努力让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提升其实效性。
拥抱数字时代,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鲜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本质在于教化人的思想,关注人的精神需求、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是其核心特质。随着媒体融合战略持续推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智能传播技术日益融入社会生活,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内容简洁生动的“微”传播方式深受当代大学生喜爱,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鲜活的素材。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须主动拥抱数字时代,敢用、会用、善用数字资源,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潜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改变照本宣科的传统课堂模式,深入挖掘整合融媒体平台中蕴含的各类相关资源,打磨出让学生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引“共鸣”、品起来增“回味”的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其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创新教学方法,让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更“灵活”。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融媒技术为实施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方法提供了可能,是影响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可借助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网络新媒体的育人功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门讲解,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常态化开展沉浸式教学;可运用微信、微博等学生使用率较高的新媒体发布学习任务、设置讨论议题,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还可根据大数据与“算法推送”的独特优势,把课程教学内容打造成客户端、网站、视频等多种载体的全媒体形态,根据学生喜好精准推送,增加受众粘度等等。高校应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让“线下”与“线上”、“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协同育人成为新常态。
拓展教育平台,“盘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打造和拓展内外联动的融媒体教育平台,可实现思政教育资源共享,节约社会资源和人力成本。比如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受诸多因素限制,这一环节教学方式方法相对单一。为此,可构建“四史”教育数字平台,将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革命旧居旧址、改革开放标志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共同富裕示范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与实践基地的珍贵资料转化为大数据资源,使师生足不出户就能在虚拟环境中获得实地考察实践的教学效果;可构建校园文化数字平台,开设校园微信、微博公众号,推送校园文化活动和文明实践讯息,放大校园文化建设、传播、教育效果,促进校园文化内涵式发展;可建立云上大思政课平台,推动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建设,促进各高校强化集体备课、在线课堂、互动交流,共同开发科学权威实用的课件、讲义,鼓励引导广大师生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创作微电影、动漫、音乐、短视频等投放平台,实现平台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络宣传一体化。
加强宣传推广,“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优势。近年来,我省立足丰富育人资源,围绕新时代战略、特征、需求和当代大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力打造文化育人、成长辅导、实践教育三大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同时鼓励各大高校凝练特色,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打造精品思政品牌,逐步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局面。当前,应充分利用媒体深度融合契机,广泛传播、大力推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激活”已有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优势,提升其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品牌创新发展,催生更多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知名品牌。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职业学院)